今年我刷到不少臺海局勢的新聞,發現美國一直跟臺灣搞小動作,動不動就說要幫臺灣自衛。但仔細看最近專家分析,很多人都覺得美國真要是直接派兵打過來可能性其實很低。他們擔心的是美國會不會拉日本、菲律賓這些國家當"槍手",打一場所謂的"代理人戰爭"。說白了就是讓別人替他們出頭,自己躲在后面指手畫腳。這種話術聽著像是老生常談,但這次專家們討論得更具體了。
最近有份智庫報告說,如果中國真要統一臺灣,不管美國參不參戰,對中國在亞太的地位都是個大轉折。但問題是美國要是讓菲律賓或者日本出兵阻撓怎么辦?有軍事評論員提到歷史上天津戰役的例子,說那時候解放軍拿下天津后,北平就和平解放了。現在要是能在南海或者琉球打一場,可能也能逼臺灣不戰而降。這種說法聽著有點新鮮,但不知道可行性有多大。
專家說現在有個窗口期,最好在2026年前解決臺灣問題。因為過了這個時間,美國可能會把更多武器裝備運到那邊,到時候打起來傷亡更大。有評論分析,臺灣現在就像個被美國用來卡住喉嚨的釘子,必須想辦法拔掉。但怎么拔是個技術活,不能硬來。
有人說如果美軍真的讓菲律賓或者日本參戰,反而對中國有利。因為這樣就能名正言順處理南海的爭端,甚至拿回琉球群島。這倒是個新思路,不過南海有很多島礁,菲律賓和越南都盯著,真打起來會不會把其他國家也卷進來?這點沒人說得準。
最近網上有個討論,都說臺灣問題已經不是兩岸的事,而是整個東亞的安全問題。日本、菲律賓這些國家都把臺灣當最后一道防線,要是中國解決了臺灣,他們就覺得自己的地盤也沒那么危險了。但也有人說這么做會激化矛盾,導致局部沖突升級。
軍事論壇里很多人在研究二戰后的戰爭案例,有人提到俄烏戰爭,說美國和北約很少直接參戰,更多是當"軍火販子"。所以推測美國在這邊也是類似套路,不會自己上,而是讓其他國家墊背。但問題是菲律賓軍隊實力不濟,日本雖然裝備好但民意反對參戰,到底能不能當好"代理人"還不一定。
有篇文章分析過幾種戰略目標。最小目標就是武統臺灣,這對中國來說應該是沒問題的,但可能傷亡大。中間目標是要順便解決南海島礁問題,長遠來看更劃算。最大目標是趕走第二島鏈的美軍,徹底改變亞太軍事布局,但這風險太高。大部分專家覺得應該先完成中間目標,逐步推進。
最近南海的巡邏艦艇明顯多了,新聞里常見中國漁船和海警船跟菲律賓船只對峙的報道。有博主拍到視頻說,現在漁民出海都配了對講機,隨時向部隊報告可疑情況。這可能跟備戰有關,但具體戰術細節外人不了解。
還有人討論戰爭成本的問題。網上有個表格比較了不同方案的經濟損失,武力強攻臺灣每年要花多少,和平解放能省多少錢。但這些都是估算,實際情況誰都摸不準。畢竟臺灣有2000多萬人口,打起來不僅是軍事沖突,社會問題也會爆發。
最近幾個月日本沖繩的抗議活動很多,當地居民反對美軍基地擴建。有網友評論說這可能是中國的機會,要是能爭取沖繩民眾支持,或許能讓琉球問題變得復雜。當然這只是推測,實際操作難度極大。
網上有種觀點認為,中國現在應該主動挑明底線:誰敢阻撓統一,就先把戰場選在對方地盤。比如菲律賓要攔截,就在南海打;日本要幫臺灣,就從琉球開刀。這樣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還能起到震懾作用。這方法聽起來狠,但不知道國際輿論會怎么反應。
有篇深度分析講到2023年各國軍費開支,中國在南海的軍艦建造速度加快,菲律賓買了很多美國二手軍艦。數據上看雙方都在加碼,但具體部署細節都保密。軍事博主說這叫"軍事透明",實則是"戰略模糊",誰都想摸清對方底牌。
最近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說臺灣年輕一代對大陸看法復雜,有些人想回大陸發展,有些人死守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