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光是我們肉眼可以看得到的光,實際上還有很多我們肉眼沒法直接看到的光,也就是不可見光,例如我們熟悉的紫外線、紅外線、遠紅外線等都屬于不可見光。這些不可見光不僅容易沒法直接看到,一般的相機、望遠鏡也是沒法記錄到這些不可見光的。
我們人類想真正認識宇宙,認識這個世界,我們就不能僅僅研究肉眼看得到的景象,還需要研究那些肉眼看不到的不可見光。而想要“看”到那些不可見光,就需要有專門的設備才行。例如射電望遠鏡就能觀測那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射電波。
說到射電望遠鏡,可能很多網友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位于我國貴州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實際上,全世界有很多射電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的造型也比較多。早在幾十年前,科學家就開始研究射電望遠鏡了,在1931年,人類使用旋轉天線無意中接收到了一個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神秘信號,隨后科學家就開始研制射電望遠鏡。至今,已經有很多功能強大的射電望遠鏡,幫助科學家更好地觀測宇宙。
我國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是當今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被網友們稱為“天眼”,美國口徑305米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則是曾經的第二大“天眼”。我國500米天眼是在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在我國天眼建成之前,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可以說是曾經最大的“天眼”。
對這兩個射電望遠鏡不是很了解的網友可能會分不清它們,因為它們的外形都很相似,看起來都像一口巨大的“鍋”,對準宇宙深處。這是因為這兩個射電望遠鏡都是利用喀斯特洼地建成,這樣可以減少大量工程,縮短工程周期,節省很多成本。而這兩個射電望遠鏡的球面反射鏡面面積巨大,就算是那些來自宇宙深處的無線電信號極為微弱,都可以別球面反射鏡面反射到接收平臺,這樣一來的話,“天眼”射電望遠鏡就能接收到一般射電望遠鏡沒法識別的微弱信號,幫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宇宙。
雖然這兩個“天眼”看起來很像“鍋”,有一些網友曾經調侃稱下雨的話,“天眼”會不會變成湯鍋,實際上這是不可能出現的。雖然是球面反射鏡面,但鏡面并不是一個完整體,而是由成千上萬的反射面組成,這些反射鏡面之間會有縫隙,水會流下去。而且它們選擇在喀斯特洼地建造,這里雨水很容易就向地下滲透,而不是在地面淤積,所以地面不會出現水淹的情況。
在此之前,地球這邊有我們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地球另一邊有美國305米口徑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理論上來說可以“正反面”同時觀測宇宙,然而在2020年,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了,徹底淪為了垃圾場。所以現在全世界就僅剩我國這一個“天眼”了,地球另一側失去了一個“眼睛”。
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1963年建成,耗資2.6億美元,到2020年轟然坍塌,它為科學家服務了超過半個世紀時間。由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曾經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口徑很大、靈敏度很高,所以科學家使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接收到了很多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發現。
由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運行了幾十年時間,在后期美國管理疏忽等原因,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維護維修跟不上。再加上有時候會遇到惡劣的颶風天氣影響,所以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經多次出現鋼纜斷裂的情況。最終在2020年12月1日,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徹底報廢,反射鏡面正上方那個重達900噸饋源砸了下來,將下面的反射鏡面徹底砸爛了,它徹底淪為“垃圾場”。
霍金反對建“天眼”?
當年科學家在使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時,曾經做了一件讓人擔憂的事情,科學家朝著距離地球25000光年遠的球狀星團M13發射了一組無線電信號。這個信號被稱為“阿雷西博信息”,上面記載了人類、地球的很多基本信息。很多人擔心如果這個信號被外星文明接收到的話,可能就會知道地球、知道人類,到時候我們人類可能就遭遇滅頂之災了。
之前網絡上也有各種關于“天眼”的傳聞,其中一個傳言就是說包括霍金在內的很多科學家都反對我們建造“天眼”,說擔心天眼可能會暴露地球。霍金確實是曾經提出很多預言,其中一個就是擔心外星文明可能會摧毀人類,所以他希望我們不要主動去聯系外星文明。但他是否反對建造天眼,有待商榷。
因為我們的天眼射電望遠鏡不可能會暴露地球。因為我們的天眼是被動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也就是宇宙深處向地球這一個方向傳來信號,我們的天眼就會接收這些信號,但不會主動發出信號,那就算宇宙深處有所謂的外星文明,他們也不會發現地球的。
“天眼”有新發現
現在我國天眼正在觀測著宇宙,科學家在分析望遠鏡接收到的數據時經常會有新的發現。據發布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的一項研究,我國科學家在銀河系一團超高速運動的星際氣體云中首次觀測到了由超音速湍流主導的復雜絲狀結構網絡。這一個成果為揭示星際介質在結構形成早期的演化機制提供了全新視角。
這個被稱為G165的極高速云(VHVC)與地球的距離十分遙遠,距離地球大約5萬光年,是一團由氫原子組成的大質量氣體云。它以每秒大約300公里的速度在銀河系外圍空間高速運行。雖然距離相當遙遠,但是還是被先進的500米口徑天眼觀測到了。一般情況下,常規的高速云具有顯著的冷暖氣體混合的特征,但是這次研究的被稱為G165的極高速云(VHVC)卻不同,它幾乎完全都是由暖中性氣體構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