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一名塞爾維亞留學生在畢業典禮上的中文演講視頻火爆全網,其流利地道的表達、飽含深情的敘述,讓無數網友驚嘆 “中文比我還棒”。
而這個溫暖的畫面恰如一個窗口,將廣外的魅力與實力生動展現。當我們把目光聚焦這所高校,更會發現:在 2025年廣東省本科批次投檔中,廣外的“熱度” 與這名留學生的中文水平一樣令人矚目。
物理類專業組最低投檔線561分,最低排位66612名,歷史類專業組最低投檔線580分,投檔排位11073名。這份亮眼數據的背后,是考生與家長對廣外 “國際化底色+硬核實力”的雙重認可,從新增的“人工智能+師范”交叉項目,到“葡萄牙語+國貿”等雙學位專業受熱捧,廣外的專業布局既錨定時代需求,又延續學科積淀,自然成為高分段考生的“搶灘地”。
當然,這份投檔熱度的支撐,源于廣外深耕數十年的國際化底色。作為華南地區國際化特色最鮮明的高校之一,廣外早已搭建起聯通世界的橋梁:與67個國家和地區的518所大學深度合作,7所海外孔子學院(課堂)開設在全球各地,僅僅在2024年就吸引了1337名留學生慕名而來。從課堂里的多語種交流,到校園中各國文化節的交融,“學貫中西”的校訓早已被該校外化于行。
那位塞爾維亞留學生的精彩演講,正是廣外國際化教育成果的縮影——在這里,“中國故事”被世界青年用中文生動講述,國際視野與中國根基實現完美交融。
而國際化教育的深厚功底,又在師范專業體系中折射出耀眼光芒。漢語言文學(師范)、漢語國際教育(師范)、英語(師范)、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4個師范類專業,構建起了覆蓋文、理、外語的全維度師范矩陣,每個專業都帶著“國際化+師范性”的鮮明烙印。
在全球“中文熱”持續升溫的當下,中文類專業愈受到關注,其中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讓學生在吃透古典文學與現代漢語的同時,學會用國際化視角解讀中國文化;漢語國際教育(師范)采用“中文+多語種+實踐”模式,既開設10 門英語課程與3門第二外語,又將數字教學技術融入培養,讓學生既能奔赴海外孔子學院傳播文明,也能扎根國內課堂點亮求知目光。
課堂之外,廣外師范生更以“能打硬仗”聞名。從“中學西漸杯”全國技能大賽一等獎,到“外研社杯”演講賽特等獎,年均15項省部級以上獎項的背后,是 “教學工作坊+微格訓練”的嚴苛打磨,是40余所優質實習基地的實戰淬煉——當其他院校學生還在模擬課堂,廣外師范生早已站在廣外附校、深圳外國語的講臺上,在真實教學場景中練就過硬本領。
這份扎實,最終轉化為令人矚目的就業成績單:該校的師范畢業生一直保持著高質量的就業,深圳各區教育局的編制名單里,“廣外”二字頻繁出現;深造路上,30%-50%的學生叩開劍橋、哥大、北大的校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連續三年海外升學率穩居全校前三。
更動人的是,從華為教育科技板塊到鄉村振興支教講臺,廣外師范生的身影既追逐前沿,也扎根基層,用教育的力量書寫多樣人生。
此時此刻,若屏幕前的各位仍對廣外的實力存有疑慮,那這份《2025年廣東本科高校專業組最低投檔排名榜》足以打消大家的顧慮。榜單上廣外歷史類專業組穩居第六,比去年的投檔線躍升了3482名。與其說是“排名”,不如說是“勛章”。它見證著考生用分數投票的信任,更映照出學校在國際化與師范教育領域的雙重深耕。
對于剛剛填報完志愿的2025級準大學生而言,這份攀升的投檔數據,既是廣外實力的明證,更是一顆“定心丸”。選擇廣東外語外語大學,便是站在國際化教育的前沿,“成長為既能教好中國學生,也能對話世界青年的新時代師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