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街頭,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愛心冰箱,里面擺著免費的礦泉水,向酷暑中奔波的戶外工作者傳遞清涼和善意。近日,據(jù)上游新聞報道,臨安區(qū)萬華廣場附近的一臺已運轉(zhuǎn)了3年的愛心冰箱,卻遭遇了一名男子的“免費掃貨”。在監(jiān)控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名疑似代駕人員連續(xù)3天凌晨從愛心冰箱里拿水,原本規(guī)矩是每人取1瓶,他卻用塑料袋打包走了很多瓶水,臨走時還對著監(jiān)控攝像頭做出挑釁動作。
街頭的愛心冰箱能順利運轉(zhuǎn)多年,靠的是良心企業(yè)、公益組織、熱心市民等的善意傳遞,和每一名取水者的道德自覺。這個項目的參與者,沒有簽署白紙黑字的契約,而是共同守護著一份信任和默契。當個別人在愛心冰箱里肆意“掃貨”時,拿走的不僅是幾瓶水,而是透支著人們的信任成本。我們可以不必在意幾瓶水的損失,但不能輕視惡對善的侵蝕。相關(guān)愛心冰箱管理方的工作人員表示,志愿者后來在冰箱旁等到了該男子,對他進行了說服教育。
對其行為的曝光和當面勸導(dǎo),也是一種有效的“社會制衡”。網(wǎng)友們線上聲討、志愿者線下蹲守,正在向那些隱藏在暗處的“小惡”宣示:冰箱可以是無人值守的,但愛心是有人守護的,善意有多珍貴,守護的力量就有多堅定。
當然,管理方還可以思考,如何讓愛心冰箱的運轉(zhuǎn)更加順滑流暢。比如,在冰箱旁醒目提示,讓規(guī)則更明晰可感;適當增加可視化監(jiān)督,讓取水人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會被看見,增加羞恥心;設(shè)置小程序打卡或志愿積分機制,將“取水”變成一次互動體驗,而不是毫無成本的拿取;用視頻直播、反饋墻、留言板等多種傳播方式,將愛心冰箱變成一個堅固且溫暖的社區(qū)文化空間,讓更多人愿意為守護它而努力。
愛心冰箱能夠不上鎖,是因為文明的力量正在守衛(wèi)它,愿我們從這面照見人性的鏡子前走過時,都能不失望、不羞愧。(紅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