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2025年春夏之交,華盛頓的霸權劇本在太平洋兩岸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卡殼。當美國五角大樓官員將一份關于臺海沖突的所謂“責任清單”攤在桌上,要求日本與澳大利亞明確表態時,東京與堪培拉的回應卻是一片沉默。日本首相石破茂面對美國威脅加征25%鋼鐵關稅的“大棒”,直接以“絕不接受自殺式關稅”強硬回擊;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則巧妙安排訪華行程,避開直面美國的政治勒索。兩大核心盟友的集體緘默,讓美式同盟體系第一次在重大地緣博弈中顯露出深刻的裂痕。
特朗普政府慣用的“保護費”策略,在2025年演變成赤裸裸的搶掠。當4月的關稅大刀砍向全球——25%的鋼鋁進口稅不分敵友地砸向日本、歐盟和韓國時,日本汽車產業瞬間蒸發12%的出口份額,澳大利亞牛肉對華出口暴跌40%。更荒唐的是,美國一邊揮舞關稅大棒,一邊要求日本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5%,迫使東京每年多掏出200億美元購買美制武器;同時威脅削減駐澳美軍規模,除非堪培拉追加軍費分攤。這些精心設計的“保護費”方案,實際上成了美國軍火商與鋼鐵巨頭的提款機,卻要盟友吞下通脹飆升與經濟衰退的苦果。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華盛頓的威逼利誘,日澳最終選擇裝聾作啞,背后是經濟現實的冰冷計算。當中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伙伴,2025年雙邊貿易額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當澳大利亞鐵礦石、天然氣出口的三分之一依賴中國市場;當豐田宣布未來三年在華擴建5座工廠;當澳礦業巨頭警告“失去中國將讓全民養老金泡湯”——任何為臺海沖突站隊的政治表態,都無異于經濟自殺。阿爾巴尼斯在訪華期間直言“中澳關系比美國更重要”,道破了這場裝聾作啞的本質:地緣政治不能當飯吃。
美國精心策劃的威懾劇本在現實面前成了滑稽劇。五角大樓原計劃聯合日澳在南海舉行大規模軍演,卻遭遇日本以“預算不足”婉拒,澳大利亞僅派出一艘老舊護衛艦應付差事。當美國軍艦孤獨穿越臺灣海峽,日本自衛隊悄悄將宙斯盾艦部署削減15%;澳大利亞更在APEC會場公開聲明“反對任何改變臺海現狀的行為”。這種陽奉陰違讓美國智庫緊急修改兵棋推演——原以為的“聯軍優勢”瞬間縮水50%。盟友們的集體拆臺,暴露了美國戰略威懾體系的空心化。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霸權工具最終成為回旋鏢。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通脹飆升至8.7%,創四十年新高。歐盟對哈雷摩托、肯塔基威士忌加征關稅的報復,讓美國制造業叫苦連天。更致命的是,盟友開始構建“去美國化”體系:日本推動“亞洲版北約”架空美國主導權,歐盟加速歐元國際化導致美元結算份額跌破30%。當德州鐵路工人罷工癱瘓全美物流,當美國后院頻頻失火,日澳的沉默質問愈發刺耳:我們憑什么為自顧不暇的霸主買單?
這場“集體裝聾作啞”事件,標志著后冷戰秩序的深刻松動。日本拒絕美國關稅威脅時那句“將重新評估美日同盟”,遠比任何外交辭令更具顛覆性。澳大利亞在臺海問題上“走鋼絲”——既派艦參與美方巡航,又與中國簽署500億澳元基建大單——凸顯了中等強國的生存智慧。中老鐵路帶動老撾對華貿易激增70%、雅萬高鐵重塑印尼交通格局的現實案例,正悄然改寫盟友們的戰略認知:與中國合作能修路致富,跟美國混只會負債買武器。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霸權黃昏的警鐘已然敲響。從珍珠港到伊拉克戰爭,美國總能驅使盟友為其火中取栗。但2025年的這場沉默反抗證明:當“提款機”意識到存款將被掏空時,連假裝配合都成了奢侈。日澳用裝聾作啞書寫的這份拒絕聲明,比任何導彈試射都更清晰地勾勒出權力轉移的軌跡——美國主導的時代,正在自己親手點燃的關稅戰火中逐漸燃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