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五角大樓的會議室里,美國官員把一份標注著“臺海危機應對方案”的文件推到日澳代表面前,空氣驟然凝固。當美方代表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要求兩國就“協防臺灣”明確表態時,回應他們的卻是日本防衛省官員低垂的眼瞼與澳大利亞外交官翻閱文件的沙沙聲——一場精心策劃的施壓行動,在沉默中撞上了無形的壁壘。
這種刻意的回避并非偶然。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對所有進口鋼鋁加征25%關稅,日本鋼鐵業瞬間陷入困境。當日本首相石破茂面對鏡頭斬釘截鐵表示“日本絕不會接受這種自殺式關稅”時,太平洋對岸的澳大利亞同樣承受著壓力。美國甚至以削減駐澳美軍經費為籌碼,要求澳方大幅增加軍費分攤。這些操作表面以“保護”為名,實則是赤裸裸的利益收割——美國軍火商與鋼鐵巨頭盆滿缽滿,而盟友卻被推向通脹加劇與經濟衰退的深淵。日本汽車產業因此痛失12%的出口份額,澳大利亞牛肉對華出口更是暴跌40%,盟友經濟淪為美國政策的直接代價。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當美方將臺灣問題這個燙手山芋拋給盟友時,日澳的算盤早已打得噼啪作響。中國作為日本最大貿易伙伴,2025年雙邊貿易額已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澳大利亞則更加依賴中國市場,其鐵礦石與天然氣出口的三分之一由中國消化。美國國防部幻想的堅定承諾并未出現,反而聽到日本自衛隊高層私下抱怨:“美國自己都不敢說會不會協防臺灣,憑什么讓我們沖在前面?”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更是用一場精心安排的訪華行程避開美方施壓,期間明確向中方傳遞“中澳關系比美國更重要”的信號。
更令美國措手不及的是盟友們的反擊姿態。面對25%關稅的持續威脅,石破茂政府直接放出狠話:若美方不收斂,日本將“不得不重新評估美日同盟”。澳大利亞則玩起務實平衡術——一邊象征性派老舊護衛艦參與美國主導的巡航,一邊卻緊鑼密鼓與中國簽下價值500億澳元的基建大單。五角大樓籌劃的南海聯合軍演因此泡湯:日本以“預算不足”婉拒,澳大利亞則敷衍了事。智庫報告中原先預估的“聯軍優勢”,瞬間縮水一半。
美國(資料圖)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揮舞的關稅大棒最終重重砸在自己身上。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飆升8.7%,創下40年來新高。歐盟的精準反擊讓哈雷摩托與波本威士忌成了犧牲品;日本聯合澳印推進“亞洲版北約”試圖架空美國主導權;歐盟加速“去美元化”,歐元結算份額首次跌破30%。盟友的集體轉身清晰傳遞一個信號:美式霸權的根基正被其自身政策動搖。
當美國軍艦在臺海孤零零巡航時,中國正以扎實行動鞏固戰略優勢。山東艦編隊在西太平洋展開72小時高強度演練,055型驅逐艦成功用電磁炮攔截模擬導彈;大陸海警在金門海域設立電子圍欄,徹底封鎖“臺獨”勢力的海上通道。這種穩扎穩打的姿態,與美國的虛張聲勢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日澳的沉默與回避,本質是經濟理性對政治脅迫的勝利。日本豐田已宣布未來三年在華擴建5座工廠,澳大利亞礦業巨頭集體警告政府:“失去中國市場,我們的養老金都要泡湯。”而特朗普揚言的對華60%關稅威脅,只換來歐盟改用俄天然氣替代美國能源、日本重啟與俄能源合作的現實回應。當美國自身深陷德州大罷工引發的全國物流癱瘓時,盟友憑什么要為華盛頓的戰略冒險買單?
2025年這場圍繞臺海的博弈,揭穿了美國同盟體系的華麗外衣。從要求日本提高軍費到強征鋼鋁關稅,美式“保護”的本質實為系統性掠奪。當日澳選擇以沉默守護本國核心利益,當中國以經濟紐帶破解戰略圍堵,全球格局的嬗變已在無聲中完成。霸權時代的終章,或許就寫在這些欲言又止的沉默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