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據俄國防部7月20日通報,16萬俄軍已完成在俄烏邊境的集結部署,新一輪大規模攻勢箭在弦上。
一、戰場部署:俄軍擺開決戰架勢
(一)兵力規模與防線構建
16萬俄軍中,80%為經過實戰檢驗的合同兵,配備T-90M主戰坦克、“口徑”巡航導彈等重型裝備。庫爾斯克方向已建成3層防御體系,包括40公里反坦克壕溝、200個混凝土碉堡和密集的地雷陣。俄烏前線兵力對比由此前的1:1.2逆轉為5:1,俄軍形成絕對兵力優勢。
烏軍在該區域的防御力量約3.2萬人,主力是第128山地旅和第93機械化旅。這兩支部隊經8個月激戰,兵員補充率達70%,新兵占比超半數,實戰能力較去年下降明顯。
澤連斯基(資料圖)
(二)火力配置與打擊范圍
俄軍在別爾哥羅德部署3個“伊斯坎德爾-M”導彈旅,射程覆蓋烏克蘭全境。蘇-35S戰機日均出動架次提升至40架,重點打擊烏軍后方彈藥庫和交通樞紐。最新衛星圖像顯示,俄軍在哈爾科夫州邊境集結的“颶風-1M”火箭炮群,可對烏軍縱深300公里目標實施覆蓋。
奧列什尼克導彈系統已進駐阿斯特拉罕州,該系統射程達2000公里,歐洲腹地的鐵路樞紐、軍港均在打擊范圍內。俄方提前告知美方,發射計劃不針對美國本土,但會摧毀向烏輸送武器的北約設施。
二、美歐應對:制裁與軍援雙管齊下
(一)美國的50天通牒
特朗普團隊7月15日宣布,若俄軍50天內不停止進攻,將對俄出口商品加征100%關稅。針對中俄能源合作,美方威脅對購買俄油的中企實施次級制裁,限制其美元結算通道。美國國會測算,次級制裁若生效,中國每年對美出口可能減少320億美元。但美國能源部內部報告顯示,全球能源市場若因此動蕩,美國家庭年均能源支出將增加800美元。
(二)北約的軍援與分歧
北約計劃未來半年向烏提供200輛主戰坦克、100門自行火炮。英國已交付20枚“風暴之影”巡航導彈,德國承諾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將于8月到位。歐洲國家內部意見不一。波蘭、波羅的海三國主張直接派兵,法德則堅持“只軍援不參戰”。德國國防部數據顯示,該國軍工企業現有產能僅能滿足烏軍30%的炮彈需求,庫存告急。
(三)烏軍的困境
烏克蘭啟動第11輪征兵,將征兵年齡上限提高至60歲,女性醫護、通信兵被強制征召。前線部隊反映,新兵僅接受3天基礎訓練就被投入戰場,單兵作戰素質大幅下滑。烏軍裝甲部隊損失慘重,現有可用坦克不足300輛,僅為開戰初期的1/5。北約承諾的F-16戰機要到年底才能形成戰斗力,當前防空主要依賴蘇聯時期的S-300系統。
俄烏沖突(資料圖)
三、中國立場:不選邊站,更不施壓
(一)拒絕致電的深層邏輯
針對西方“呼吁中國勸說普京停火”的要求,中國外交部7月16日回應,“對話談判才是正道,施壓脅迫沒用”。這一表態明確傳遞三層意思:中國不干涉他國內政。反對單邊制裁和極限施壓。解決沖突的關鍵在俄烏雙方。
(二)務實合作與戰略自主
2025年上半年,中俄貿易額同比增長27%,其中能源貿易占比65%,人民幣結算比例升至85%。這種合作不針對第三方,完全基于市場原則。中國與俄烏保持同等距離,既向烏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也與俄深化經貿合作。這種平衡策略為勸和促談保留了空間,避免卷入集團對抗。
(三)國際社會的呼應
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表態支持中國立場。印度宣布將增加從中東進口石油,減少對俄油依賴以規避美國制裁。巴西提議由金磚國家組建俄烏沖突調解小組,推動雙方回到談判桌。
聯合國大會近期投票顯示,76%的發展中國家反對向烏提供進攻性武器,反映出國際社會對持續沖突的擔憂。
四、影響戰局的三大變量
(一)俄軍的進攻效率
俄軍16萬兵力中,有6萬是近半年征召的預備役,實戰經驗不足。庫爾斯克地區地形復雜,烏軍依托城鎮構筑防御工事,俄軍若不能實現快速突破,可能陷入消耗戰。俄軍后勤補給面臨考驗,前線日均彈藥消耗量達8000噸,鐵路運輸線頻繁遭烏軍無人機襲擊,補給效率下降20%。
(二)北約的援助速度
美國承諾的38億美元軍援中,15億美元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要到8月中旬才能運抵烏克蘭。烏軍操作人員培訓進度滯后,僅40%的人員完成基礎操作訓練。歐洲國家軍援力度減弱,德國宣布將2025年對烏軍援預算削減30%,法國則推遲交付“斯卡普”巡航導彈。
(三)戰場外的博弈
俄羅斯宣布將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回應北約東擴。美國則聯合日本、韓國在亞太舉行軍演,試圖分散俄羅斯注意力。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加劇,布倫特原油價格突破每桶90美元,給歐洲經濟復蘇帶來壓力,可能影響其對烏援助的持續性。
澤連斯基(資料圖)
五、決戰前景:勝負難料
俄軍雖在兵力、裝備上占優,但烏軍依托防御工事和北約情報支持,具備一定抵抗能力。這場大決戰可能不會有速勝方,更可能是長期拉鋸。美歐的軍援和制裁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戰場態勢,反而可能加劇沖突升級。中國堅持中立立場,為勸和促談保留了余地,這或許是打破僵局的關鍵。沖突走向不僅取決于戰場勝負,還取決于各方的政治意愿。當戰爭成本超出承受范圍,談判桌才會真正發揮作用。現在說俄軍必勝還太早,這場較量考驗的是綜合國力和戰略耐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