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7月14-15日,印度外長蘇杰生應邀訪華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這次時隔多年的訪問,透著不尋常的味道。蘇杰生訪華期間說了不少好話,可印度這“服軟”背后,真有那么簡單?
蘇杰生一來,就稱中印是發展伙伴而非競爭對手,還說要從長遠角度看待對華關系,以兩國建交75周年為契機,深化互利合作。在會談中,他提到雙方應努力積累雙邊關系中的積極因素,避免分歧成為爭端,防止競爭變成沖突,還表示愿同中方加強在多邊領域協調配合,推動建立多極世界。這些話聽起來,中印關系似乎馬上要迎來大改善,可實際情況,還得仔細琢磨。
莫迪(資料圖)
印度在一些關鍵資源上,對中國依賴程度相當高。就拿稀土來說,印度的汽車業和制造業,大量依賴中國的稀土材料及磁鐵。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管制后,印度相關產業遭受重創,減產情況嚴重。據相關行業數據顯示,印度多家依賴稀土的制造企業產量大幅下滑,有的企業甚至因原材料短缺,生產陷入半停滯狀態。印度急需解決稀土供應問題,否則產業發展將面臨巨大阻礙。在這種情況下,改善與中國的關系,確保稀土等關鍵資源的穩定供應,對印度產業發展至關重要,這無疑是印度外長此次訪華態度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朗普政府時期的關稅政策,對印度經濟也產生了不小沖擊。印度眾多出口美國的商品被加征高額關稅,出口企業損失慘重。為了緩解關稅壓力,印度急需尋找新的經貿合作路徑。中國作為世界重要經濟體,市場潛力巨大。印度意識到,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不僅能擴大自身產品的出口市場,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沖美國關稅戰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與中國在多邊貿易體制下加強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印度期望能在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中找到新的支撐點,這也是印度在此時向中國釋放友好信號的經濟層面考量。
印度一直渴望在國際組織中獲得更高地位,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印度多年來的夢想。為此,印度不斷在國際事務中刷存在感,試圖展現自身影響力,爭取更多國家支持。同時,印度還極力謀求獲取核供應國資質,以提升其在核領域的國際地位。在一些國際組織的議題討論和決策過程中,印度常常表現出強烈的主導欲望。例如在一些涉及發展中國家權益分配和規則制定的事務上,印度試圖以發展中國家代表自居,按照自身利益訴求推動議程,實則是為了在國際組織中樹立權威,滿足其當“老大”的野心。
印度近年來頻繁舉辦所謂“全球南方之聲”會議,可令人玩味的是,每次都故意將中國這個最大的“全球南方”國家排除在外。印度打的如意算盤是,通過這些活動,在發展中國家群體中樹立領導地位。印度一些戰略界人士甚至宣稱,要幫助美國建立與“全球南方”之間的聯系,同時借助美國力量成為“全球南方”的“領導者”,以此來離間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關系。但這種做法不僅顯得狹隘,也難以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中國在“全球南方”國家中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和良好聲譽,印度想通過這種小動作來爭當領袖,注定難以成功。
地區霸權的執著追求
在南亞地區,印度追求霸權的意圖十分明顯。對周邊國家,印度態度強硬,時常干涉他國內政。在與尼泊爾、不丹等國的關系中,印度在邊境管理、水資源分配等問題上,常常以強勢姿態推進自身主張,引發諸多爭端。例如在與尼泊爾的邊境劃定問題上,印度單方面采取行動,導致兩國關系一度緊張。印度還試圖在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等地區組織中,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導事務,限制其他國家發展空間,鞏固其在南亞地區的“老大”地位。這種地區霸權主義行徑,不僅破壞了地區和平穩定,也讓周邊國家對印度心存警惕。
印度外長(資料圖)
雖說印度有自己的小算盤,但中印在多邊機制下的合作空間依然廣闊。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中印同為重要成員國,在維護地區安全、促進經濟合作等方面,有著共同利益。例如在打擊跨國犯罪、反恐等安全領域,雙方可以加強情報共享、聯合行動;在經貿領域,通過上合組織搭建的平臺,推動貿易便利化,拓展投資合作領域。在金磚國家機制中,中印也能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提升發展中國家話語權。雙方在農業、科技、人文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也有著巨大潛力。通過加強這些領域合作,能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為雙邊關系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邊境問題始終是中印關系中的敏感點。多年來,中印邊境雖總體保持和平,但局部摩擦時有發生。雙方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對峙,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也給兩國關系帶來負面影響。此外,印度一心想當“老大”的野心,在一些國際事務和地區問題上,與中國的立場和利益訴求產生沖突。比如在國際組織中爭奪話語權,在地區事務中對中國影響力的無端猜忌,都阻礙著兩國關系進一步發展。再加上域外國家的干涉,一些西方國家出于遏制中國目的,有意拉攏印度,在中印之間制造矛盾,增加了兩國關系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面對復雜的中印關系,中方一直秉持積極態度,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前提下,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發展。在邊境問題上,中方主張通過和平談判、友好協商解決分歧,不斷加強與印度在邊境地區的溝通協調,建立信任措施,防止局勢升級。在國際事務中,中方歡迎印度在多邊機制下開展合作,但堅決反對印度受外部勢力影響,做出損害兩國關系的行為。同時,中方積極拓展與印度在各領域交流合作,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增互信。通過人文交流、民間往來,增進兩國人民感情,為兩國關系改善營造良好氛圍。總之,中方在中印關系發展中,保持著戰略定力,以開放包容姿態,妥善處理分歧,推動兩國關系朝著積極方向前行。
稀土(資料圖)
印度外長這次訪華,表面上的“服軟”背后,是復雜的利益權衡和從未改變的野心。中印關系未來發展,既有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只有印度正視現實,摒棄不切實際的“老大”幻想,以平等、互利、共贏態度與中國開展合作,中印關系才能實現真正的健康穩定發展,“龍象共舞”的美好愿景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