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7月21日下午,日本自民黨總裁、首相石破茂在自民黨總部召開記者會,就參議院選舉慘敗的結果發表講話。石破承認自民黨遭受“極其嚴厲的判決”,卻堅稱“不會讓國家政治停滯不前”,重申繼續執政的決心,強調“第一大黨”的責任感,卻對敗選背后的深層次問題諱莫如深,更未就人事變動給出任何明確表態。這場記者會,不啻為自民黨一劑政治麻醉劑,用看似沉穩的語調掩蓋了該黨面臨的嚴峻危機。
先來回顧下這場慘敗的實質。日本自民黨在此次參議院選舉中失去了決定性多數,執政基礎大幅削弱。對于一個長年執政的黨派,這不僅僅是數字的失利,更是政治信譽和執政合法性的巨大挫折。國民對自民黨治理的不滿,體現在對高漲物價、停滯的政治改革,以及復雜的“外國人待遇”政策的強烈反彈。石破提到的“很難歸結為特定原因”,其實就是政治上的自我逃避和缺乏勇氣正視問題的表現。
石破茂在記者會上強調“不容忍政治停滯”,語氣急切,意圖表明自民黨仍將繼續把持政權,試圖用“穩定”作為執政的合理化借口。但問題是,這種所謂的“穩定”,在現階段更像是一種政治停滯的偽裝,是對民意深刻失靈的頑固抗拒。國民期待的是根本性的變革,而不是在高物價和外交困境中搖擺不定的延續舊秩序。
石破還特別提到了與美國的關稅談判,表示“將達成對日美兩國都有利的協議”,并渴望“盡快與特朗普總統直接對話取得顯著成果”。這話語透露出自民黨對外依賴的深層次困境。日本長期以來奉行的美日同盟依賴策略,面對美國“貿易霸凌”式的壓力,其談判籌碼本就有限。石破的表態,更多是一種表面上的強硬姿態,實則凸顯日本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被動和脆弱。
令人關注的是,在是否擴大聯合執政的問題上,石破明確否認當前有相關計劃。這說明自民黨在失去多數優勢后,并未表現出通過聯合其他政黨實現權力再配置的開放態度,反而更傾向于維持現有的權力結構,甚至有意孤立外界聲音。這種心態無異于政治閉塞,將自我關進象牙塔,最終只能加速其政治影響力的邊緣化。
而對于敗選責任的追究,石破避重就輕,表示“目前對人事問題沒有任何想法”。在政壇大敗后,不反思、不調整、不換血,只是繼續固守陣地,無異于自毀長城。一個政黨如果連敗選的責任都不敢面對,更談何重塑形象和贏回民心?
日本自民黨此次敗選,背后反映的是日本社會深層次的矛盾:經濟增長乏力,生活成本攀升,人口老齡化嚴重,社會保障體系負擔加重,同時面對全球地緣政治動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的自主權愈發受限。自民黨多年執政的“鐵板一塊”局面正在被打破,國民厭倦了政治僵局和空洞口號,急需真正能夠應對挑戰、解決問題的政治力量出現。
然而,石破茂與自民黨高層展現的,恰恰是對現實危機的麻木和無力。將敗選原因歸結于“政治改革、高物價、外國人待遇”多重矛盾的復雜性,表面上顯得謹慎,實則逃避了真正要發問的關鍵:自民黨自身政策失誤、權力腐敗、利益固化,以及對時代變化的遲鈍反應。一個政黨無法正視自身問題,只會繼續沉淪。
未來的日本政局并不樂觀。自民黨若繼續采取“躺平”態度,拒絕內部改革和權力結構調整,很可能在下一次選舉中遭遇更慘重的失敗。與此同時,政治真空將滋生新興政治力量的崛起,甚至極端和民粹勢力可能趁虛而入,進一步撕裂社會。
石破茂所代表的自民黨領導層,應該明白:僅靠“繼續執政”的姿態維持表面穩定,是對國民的極大不尊重。國民希望看到的是敢于變革的政治勇氣和切實有效的政策創新,而非一味掩蓋危機、粉飾太平。政治的本質在于服務人民,而非維護既得利益集團的特權。
當前,日本面臨的不僅是一次選舉的失利,更是一場政治體制和治理能力的全面考驗。石破茂的講話雖有反思成分,但缺乏真刀真槍的改革決心和具體方案,顯然難以回應民眾的期待。日本政壇的真正變局,也許才剛剛開始。
自民黨若想重塑政權根基,必須打破舊有權力游戲,主動擁抱透明度和民意監督,推行切實可行的經濟改革和社會政策,同時在外交上擺脫過度依賴,爭取更大自主權。否則,政權的危機只會日益加深,最終走向歷史的終點。
這場記者會,透露出的不是自民黨的堅韌和擔當,而是僵化和逃避。日本政壇的未來,需要更鮮活、更進取、更有責任感的新力量崛起,而非一味依賴石破茂式的政治“糊弄”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