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結果于21日揭曉,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選舉中未能獲得過半議席,在國會眾參兩院同時成為少數派政府。這一重大政治變局將如何影響日本未來的外交走向,引發高度關注。
當地時間7月21日,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石破茂在自民黨總部出席記者會。(圖源:視覺中國)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劉江永認為,日本的外交政策與日本政局、政治思潮以及掌權人的政策傾向直接相關。當前日本外交面臨的主要問題首先是如何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打交道。值得關注的是,劉江永提到,最新民調數據顯示,日本民眾對美國的認知出現顯著轉變——傳統上將美國視為"價值觀與利益一致的最重要盟國"的普遍認知正在發生變化,甚至民調結果顯示日本民眾認為"美國威脅"已超過朝鮮,這意味著日美關系也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節點。
對于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劉江永指出,特朗普政府一方面要利用日本去遏制中國,另一方面又要對日本施加高關稅,通過關稅的手段把日美兩國之間的貿易赤字抹平,同時要求日本增加防衛費并購買美國武器。這些要求已超出日本財政承受能力,日本在2022年年底通過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規定,五年內將防衛費從GDP的1%提升至2%,這已是巨大財政負擔。而美國進一步要求日本向北約國家看齊,將防衛費增至3.5%,更是日本財政難以承擔的。
劉江永認為,日美兩國的關系目前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造船業嚴重衰退的背景下,日本主動提出以其全球第三的造船能力協助美國重振造船業。日本試圖通過投資美國來"討好"美國,換取美方在關稅問題上的讓步,但這一策略目前尚未取得預期效果。其根本邏輯在于,通過強化日美安全合作紐帶,使美國在安全領域依賴日本,從而換取經貿領域的優惠待遇。
對于未來的中日關系,劉江永分析稱,日本與中國的合作主要是加強功能性合作,但在關稅問題上,日本并未與中國進行協調。在安全領域,日本聯合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家強化對華軍事威懾;甚至引入北約力量介入亞太事務。這種政策邏輯實質上是以損害中國戰略利益為代價迎合美國。劉江永同時指出,如果石破茂不能抑制黨內的右翼勢力,日本未來與中國的關系可能面臨持續波動,國內政治右傾化趨勢將更加明顯,對華不友善政策可能進一步加劇。(陸華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