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解放軍新組建了戰略支援部隊這個正戰區級單位,并下轄副戰區級的航天系統部和網絡系統部。戰略支援部隊一經成立,就被視為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新型作戰力量、是我軍新質作戰能力的重要增長點,備受外界關注。只不過,在運行了短短不到9年時間后,2024年4月,戰略支援部隊番號就被撤銷了。而伴隨著戰略支援部隊的撤銷,其下轄力量如何安置調整就成了外界最為關心的問題。
也是在當年4月19日,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成立大會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標志著我軍又產生了一個全新的副戰區級獨立兵種部隊。當時,我國國防部是這樣公開介紹“戰略支援部隊系統改革調整情況”的:“根據中央軍委決定,新組建的信息支援部隊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指揮,同時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相應調整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領導管理關系。”此處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同時”、“相應”,而這兩個關鍵詞恰恰說明了無論是信息支援部隊還是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都是從原來的戰略支援部隊中脫離出來,單獨組建為獨立兵種部隊的。
其中,根據職能使命和名稱繼承關系來分析,軍事航天部隊的前身應該就是副戰區級的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網絡空間部隊的前身則是副戰區級的戰略支援部隊網絡系統部。而信息支援部隊主要是在原戰略支援部隊相應的信息化力量、支撐性力量基礎上重組而成的;畢竟,原來的戰略支援部隊就是將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都很強的各類保障力量進行功能整合后組建而成的。
那么,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以為戰略支援部隊在2024年改革中一分為三了呢?其實,更準確的答案是“一分為四”。因為,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在2024年轉隸解放軍總醫院改編為后者的第九醫學中心了,成為了聯勤保障部隊的一員。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該中心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部隊醫院,前身是原解放軍第306醫院(即原解放軍總裝備部總醫院),后于2016年更名為戰略支援部隊總醫院、再于2018年更名為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級別仍是正師級)。
最后,再向大家解釋一下為什么戰略支援部隊主體要拆分調整為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和信息支援部隊三大部分,其中有何考量。
第一個原因是地位提升、力量壯大導致的必然結果:伴隨著部隊信息化、網絡化建設的全面鋪開,以及太空領域探索利用的大力推進,我軍面向這三大領域的軍事力量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入了更大的力量、給予了更多的資源。于是,伴隨著力量壯大、地位提升,原先的戰略支援部隊結構和體制顯然不再適用,于是干脆將戰略支援部隊各構成力量更加的細化明晰并進一步優化重組,落實新的編制體制。如此一來,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便應運而生了。
同時,由于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不是普通的兵種部隊,而是作為戰略性獨立兵種部隊,因此自然就要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指揮了。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進一步優化軍事力量結構、提高綜合保障能力:眾所周知,原先的戰略支援部隊是由多種技術支援力量融合組建的,而不同的部隊其技術基礎不同、職能領域不同、保障要求也不同。也許在戰略支援部隊組建初期,這些問題還能克服,但伴隨著戰略支援部隊的發展壯大,上述問題也日益凸顯,成為了限制戰略支援部隊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
在這種大背景下,必須要從根本角度著手,進一步優化戰略支援部隊的軍事力量結構,并科學形成新的組織框架(即構建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比如獨立的運行管理體系、獨立的領導指揮體系、專門的后勤保障體系等等,如此方能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不斷提高全軍的綜合保障能力。以信息支援部隊這個新組建的戰略性兵種為例,擁有了獨立的部隊體系和完整組織后,就能有效強化科技創新,建設符合現代戰爭要求、具有我軍特色的網絡信息體系,高質量推動體系作戰能力加速提升,精準高效實施信息支援,服務保障各方向各領域軍事斗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