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華附學子成功“撿漏”北大!
日前,廣東教育考試院公開了提前批征集志愿(即補錄)的投檔情況,北大在列。
歷史類省排126位的考生,被北大錄取。專業組代碼103,專業名稱朝鮮語。
據了解內情的網友透露,該學生來自華附。
雖然是小語種,但華附北大錄取又多1人,仍舊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北大的橄欖枝
也要補錄階段才勉強送出了
其實說起來,北大今年補錄不算新鮮事,不是頭一回了。
江蘇、陜西的招考辦都發了公告,北大在提前批小語種專業沒招滿,得搞補錄。
最絕的是內蒙古,歷史組的公共管理專業直接沒人報,清北招牌都救不了場。
這事兒說怪也不怪。
就業面收窄,供過于求,人多崗位少,加上翻譯軟件越來越強,學小語種隨時可能變炮灰。
而北大公共管理這種萬金油專業,聽著高大上,實際就業方向模糊,家長學生都怕畢業即失業。
說到底,現在考生和家長都更清醒了——就業為王,實用才是天道。
北大不是招不到人,而是專業不香了。很多人寧可去普通一本讀計算機,也不愿碰名校冷門專業。
這種務實風氣下,連北大都得低頭搞補錄,可見就業形勢多嚴峻。
不過北大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是真有考生撿漏進去,好歹能蹭到頂尖資源。
但話說回來,誰愿意拿清北學歷冒險賭未來呢?
以前北大的護理也是北大,現在北大的護理也是護理。
△就業優先,有編優先
考生和家長的天平已悄然傾斜——從唯名校論轉向就業優先。
過去數十年間,"沖名校、調劑專業"曾是高考志愿填報的普遍策略。
但現在畢業季變求生季,虛名難抵寒風,“就業的確定性”更值錢。
比如,內蒙古提前批,清華歷史類法學637分,連武大復旦都比不過。
又如,前段時間江西瑞昌一中三名高分學生,就沒有聽從班主任的勸告填寫清華北大的志愿,而選擇了次一級高校的熱門專業。
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明顯。
廣東高校格局大洗牌
華師出局前十、中大僅第7!
當實用主義浪潮涌來,廣東高校格局被攪動得翻天覆地。
今年的廣東高考招生,高校之間的排名大戰,把過去的格局徹底給攪翻了天。
好幾匹“黑馬”沖出來,勢頭猛得很,感覺整個高校江湖都要重新洗牌了!
看下廣東高校的錄取分數線,處處都是讓人驚掉下巴的大變化:
前9名里有4所在深圳,4所在廣州,剩下1個還是東莞的大灣區大學;
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深圳理工大學更夸張,分數線直接超過了985老大哥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
△圖源:小紅書
深圳大學也比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高出一截。
特別是深圳理工才辦第二年,大灣區大學今年才開辦啊!
△圖源:小紅書
大灣區大學人家頭一年招生,分數就跟華南理工平起平坐……
如果算上哈工深、港中深,更離譜。
中大都排第7了,華工第9,華師第13……
這已不是我熟悉的世界。
深圳高校全面超越廣州?網友吵翻了
傳統格局被徹底打破,新興勢力異軍突起。
對,這個新興勢力就是深圳。
而關于深圳高校錄取分數大幅超越廣州的話題,也引起無數關注及口水戰。
很多人為廣州叫屈。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深圳幾個高校的招生人數,遠不如廣州高校。
另一個則是專業設置。
都說到點子上了。
深圳高校普遍以熱門專業為主(深大除外),就業上擁有很大優勢。
對比之下,廣州的老牌大學就有點“包袱重”。
華南理工有很多傳統專業,比如輕工、造紙,這些專業就業面窄,拉低了整體分數線。
其實,華工計算機專業分數其實不低,但因為招了太多冷門專業,平均排位就被拉下來了。
且招生計劃也有很大不同,深圳高校普遍招生較少,而廣州高校動輒兩三千。
物以稀為貴,分數能不高嗎?
原本也為廣州打抱不平,但是另外少數網友的話,讓房哥如芒刺在背。
講底蘊,就說明現在發展不行了
13年前深圳叫得出名字的只有深圳大學,和廣州完全沒有可比性,但現在開始拿兩個城市高校做比較了
(不得不承認,深圳高校已經有了和廣州相提并論的資格)
還有網友理性對比了中大和南科大的優勢。
是啊,光靠招生少可不行,還得有真本事。不然誰去報名?
深圳高校最牛的是“專業對口本地產業”。
深大人工智能學院和華為共建實驗室,學生大二就能去華為實習;
深圳技術大學的智能制造專業,直接對接比亞迪工廠,有些不少老師原本就是從企業挖來的高級工程師。
這種機會,外地大學很難有。
這就是地域優勢。
深圳有華為、騰訊、大疆這些企業,高校專業跟著產業走,學生往往畢業就能上手,企業當然愿意要。
果然只要有錢和產業基礎,高等教育要發展起來并不難。
高校競爭新趨勢
廣州在瘦身,深圳在擴編
站在全省層面, 其實這是雙贏的事情。
深圳多一所有水平的大學,廣州高校多了一份競爭壓力,哪怕是以前高枕無憂的廣東唯二985似乎都面臨優質生源被瓜分的挑戰,多一份挑戰才會有多一份前進動力。
深圳已成為一條鯰魚,刺激廣東高校更進一步。
可以看到,廣州的大學也在調整。
比如華南理工,2025年縮減了5個冷門專業招生,把名額轉給計算機、人工智能等。
再如廣州大學,則停招了數個就業率很差的冷門專業。
而深圳大學則在擴編。今年,深大理科招生計劃3442人。
有人擔心:“招多了,分數會不會掉?”
其實這是必然。就像深圳技術大學,剛招生時分數飆升,擴招后分數會慢慢穩定。
北大補錄也好,深圳高校分數高也罷,說到底都是大家更清醒更理性了。
不再盲目追名校,而是看專業、看就業、看地域。
在不確定的時代里,選擇確定性是最理智的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