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超聯賽夏窗正式關閉,《北京青年報》表示:對比去年同窗口期數據,今年夏窗轉會交易數量、俱樂部引援支出額度均有明顯提升,轉會市場有所回溫。
該媒體介紹:“德轉”的信息顯示,至北京時間21日凌晨24點(22日0點),今夏轉會窗口期內,涉及中超俱樂部的轉會累計有108筆,其中轉入轉會47筆、轉出轉會61筆,分別高于去年同窗口期的79筆、37筆、42筆的數據。今年夏窗中超俱樂部轉會支出總計約409萬歐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79萬歐元。
此次轉會窗口期呈現出一個新特點,那就是除了占據相當比例的永久“自由轉會”外,租借類轉會的比重不僅依然較大,且有償租借的交易量較去年有了明顯的提升。數據顯示,中超俱樂部本次窗口期完成的租借類轉會交易累計73筆,約占各類轉會總交易數量的7成。其中轉入轉會為31筆、轉出轉會42筆。涉及的轉會支出額度約49萬歐元。這實際也是超過半數中超俱樂部此番斥資引援的原因。不過,也正是因為租借類轉會涉及的交易費用不高,對大部分俱樂部而言,都不會構成壓力。像有些俱樂部的轉會支出額度也就在幾萬歐元左右,甚至有的球員個人租借價格僅幾千歐元。
由于本賽季中超聯賽單季外援注冊人數限額較往季少了1個,諸旅外援的調整空間相對有限,那些“囤積”在各俱樂部的本土剩余力量,特別是具有國字號球隊經歷的球員與國字號梯隊適齡球員很可能成為本階段轉會市場的“香餑餑”。像張威、唐淼、廖力生、木塔力甫、畢津浩、彭欣力、艾菲爾丁、張弛等擁有國字號球隊經歷的年輕球員或老將,為了能夠在中超賽場上獲得出場機會,也都選擇改換門庭,他們也成為這個窗口期內轉會市場上受歡迎的本土球員。
該媒體最后總結道:相比于“金元足球”時期,如今的中超各俱樂部受大環境,特別是財力影響明顯緊縮銀根,在引援方面比以往更加小心翼翼,只選對的、決不選貴是各家的共識。當然,隨著聯賽漸漸回歸健康的發展軌道,俱樂部引援理性消費的趨勢愈加明顯。這其實也是此次轉會窗口期,交易活躍度有所提升,但交易額度總體不高的原因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