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小米汽車的消息挺多,其中韓國現代汽車購買小米SU7用于研究的消息引發了不少關注。在過去,通常是自主品牌購買外資品牌的汽車進行研究、模仿,比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曾表示,造車初期將自己的奔馳S級轎車給工程師拆解研究;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也曾表示,為了造好魏牌高山,長城買了5輛豐田埃爾法用來研究。如今造車幾十年的全球第四大車企現代集團購買初出茅廬的小米汽車進行研究,讓網友直呼“世道變了”。
小米汽車無疑是近年來最為成功的造車新勢力之一,首款車型小米SU7上市15個月交付量就突破了30萬輛,成為最快達到30萬輛銷量的新勢力車型。現代汽車此次購買小米SU7運回韓國總部進行研究的內容目前尚不清楚,不過有報道稱小米SU7的顯示結構和信息娛樂系統與現代Pleos Connect系統類似。
這并非外資車企首次研究中國品牌的汽車,此前日本名古屋大學的教授對五菱宏光MINIEV進行拆解,想要破解其價格低廉背后的秘訣,結果發現五菱宏光MINIEV的成本結構合計4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69萬元),一輛車只賺88元人民幣。以日本現有的供應鏈,沒法造出一臺定價如此之低的電動車。另外,豐田汽車也曾購買比亞迪的多款車型進行拆解研究。日經BP社甚至將拆解比亞迪海豹的內容編訂成書,面向汽車工程師群體,每套定價 88萬日元(約合4.5萬人民幣)。
在去年1月的特斯拉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中國車企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并將在國外取得巨大成功。這背后無疑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崛起,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超過千萬輛,分別達到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隨著國產新能源汽車崛起,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持續縮減。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合資品牌市場占有率超60%,但到了2024年,該數據暴跌至31.5%。今年6月,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滲透率僅為5.3%,較自主品牌的75.4%差距懸殊。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車
作者:AI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