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長城汽車還是一家生產皮卡的小廠,發動機、變速器等關鍵部件依賴外部采購。35年過去了,長城汽車通過自主創新,已經實現這些核心部件的自供。同時,長城汽車還構建起覆蓋全出行場景的六大品牌矩陣——哈弗、魏牌、坦克、歐拉、長城炮、靈魂摩托,實現了多品類布局。
在長城汽車成立35周年之際,7月20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對長城汽車的專題報道《長城汽車堅持自主研發創新——著力做強做大民族品牌》,高度肯定長城汽車的高質量發展之道。《人民日報》文章指出,長城汽車始終堅持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業務覆蓋整車及零部件設計、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全價值鏈。2024年,長城汽車營收達2021.95億元,同比增長16.73%。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銷售新車近57萬輛,同比穩步增長。
一直以來,長城始終將核心技術視作生命線,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技術創新。2024年,長城汽車研發投入達104億元,連續3年突破百億元,占銷售額的5.2%。目前,長城汽車擁有2.3萬人規模的工程師團隊,平均每4名員工中就有1名工程師。“汽車產業生而全球,技術是不同企業、不同國家之間競爭的核心。造車,核心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魏建軍表示,全球汽車競爭的本質是技術話語權的爭奪,為此長城汽車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連續多年的高投入,使得長城汽車在部分領域已躍居全球前列。2020年,長城汽車推出世界首款橫置9檔雙離合變速器;2022年,長城汽車推出首款可滿足2030年排放標準的3.0升V6發動機;2023年,長城汽車又量產了Hi4電混四驅系統,該技術已經擴展成為包括Hi4、Hi4性能版、Hi4-T、Hi4-Z和Hi4-G在內的技術家族;今年,長城汽車推出4.0升V8發動機,打破外資在高端動力領域的技術壟斷。
而在智能化賽道,長城汽車通過自研和供應商合作等多種方式,這兩年來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比如:長城汽車的SEE端到端大模型已經成功應用;全場景高階智能輔助駕駛(NOA)也已經覆蓋全國98%城鄉鎮路況,可以實現全天候“行泊一體”無縫體驗。
在堅持技術創新的同時,長城汽車還堅守安全底線。此前,包括魏建軍在內的多個車企高管都下場炮轟個別車企沉迷銷量、為內卷降低成本、產品粗制濫造,而魏建軍可以說是眾多車企高管其中最“敢說”的人,他多次“敢說”的底氣,在于長城一直以來對安全的堅守。為了檢驗產品質量,長城汽車在10年前就投資近100億元建造試驗中心。而在今年,長城汽車多角度碰撞實驗室投入使用。該實驗室總投資達5.1億元,實驗室占地3.9萬平方米。
據悉,該多角度碰撞實驗室共設有五個碰撞分區,可模擬9000種道路突發狀況,除了常規的公路的碰撞測試外,如螺旋翻滾、路緣石絆翻、沙坑絆翻、側向翻滾和邊坡墜落翻滾等復雜路況也都可在此試驗。不僅如此,在該實驗室專門設置了新能源測試區。在進行動力電池碰撞試驗后,長城汽車會將測試車輛放置在新能源測試區靜置平臺上,進行24小時觀測,以便研發人員對數據進行分析。這不僅僅是競爭策略,也是對用戶生命的責任。
“汽車產業關乎生命安全,絕非一日之功。作為車企,必須將產品質量安全視為生命線,要用建設百年基業的信念來經營企業,不能為了一時的銷量而忽視甚至犧牲質量,我們要做難而正確的事兒 。” 魏建軍說道。尤其在安全和產品質量方面的高標準。這不僅僅是競爭策略,也是對用戶生命的責任。
魏建軍還強調,未來汽車的全球產業競爭,已經從產品競爭及技術間的較量,上升至生態系統綜合實力的對決。因此,長城一直致力于進行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打造了獨特的森林生態體系。這是一套以整車為核心,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化等相關技術產業的體系。為了提升產品旗下如蜂巢汽車、精工汽車、諾博汽車和曼德電子等零部件企業的能力,長城還將這些公司獨立出去。如今,這些公司不僅為長城汽車供貨,還為寶馬等國際車企供貨。
“汽車產業做強不僅是生產端、技術端,還要在渠道側、用戶側也形成自己的獨特競爭力,供應商和經銷商不僅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更是‘并肩作戰’的戰友。要利用好數字科技,實現全生態協同優化。”魏建軍說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