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實習生 李馥君
近日,某抖音博主發布了一段自家寵物狗“津津有味”咀嚼檳榔的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并引發熱議。視頻中,狗狗熟練地接過主人遞來的檳榔咀嚼,評論區有網友直呼“神奇”,也有大量養寵人士留言表達擔憂:“這真的不會毒害狗狗嗎?”
在引發爭議的視頻中,一只白色拉布拉多犬端坐鏡頭前,當主人拿出檳榔時,它主動湊近嗅聞,隨后用牙齒接過檳榔咀嚼起來。視頻配文寫著:“我家寶貝的最愛,一天不吃就鬧騰。”該視頻獲得近5萬點贊,但同時也涌入數千條質疑評論。
“因為檳榔成分包括檳榔堿、鞣質、揮發油和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化學物質,這些成分對犬類機體產生多重毒害,有可能會損傷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四川農業大學教學動物醫院院長沈留紅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目前沒有明確的獸醫臨床指標去判斷,犬食用檳榔一段時間后是否上癮。“如有誤食,應尋求專業獸醫救助,并清楚告知醫生狗狗吃了檳榔,吃了多少,什么時間吃的,以及服用檳榔后出現的任何癥狀。”
“吃檳榔”成萌寵日常的流量密碼?
博主“長長的棒兒(退役榔狗)”的賬號,早期內容本是普通的萌寵記錄。從第一條視頻開始,13條作品均聚焦棒兒的成長日常,直到2024年6月26日,第一條狗吃檳榔的視頻發布后,點贊量首次突破500,遠超此前的日常內容。此后,該賬號的127條作品徹底與檳榔綁定,其中最高贊視頻收獲11.8萬點贊,流量漲幅堪稱驚人。
這種“獵奇式引流”并非個例。早在2023年11月,名為“多多”的拉布拉多就因類似內容走紅,其博主“奶茶哥”發布視頻《兄弟們 沒有榔子開胃 再好的伙食多多看都不看一眼》獲贊23.2萬。而2025年6月才起步的抖音博主“雷叔愛養狗”,僅靠同類內容已積累2.7萬粉絲和11.3萬點贊。
“檳榔對狗是有毒的,最好不要讓狗吃檳榔。”獸醫專家針對此類行為發出明確警告。科學分析表明,檳榔中含有檳榔堿、鞣質、揮發油和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化學物質,這些成分對犬類機體產生多重毒害。
在消化系統中,檳榔成分會引發劇烈反應。狗狗誤食后常出現腹痛、嘔吐和腹瀉等癥狀,這是因為鞣質等物質直接刺激并損傷消化道黏膜。
更危險的是檳榔堿對神經系統的攻擊。作為一種強效神經刺激劑,它可導致狗狗出現神經紊亂、異常興奮、肌肉抽搐等癥狀,嚴重時甚至陷入昏迷。同時,心血管系統也會遭受沖擊,表現為心跳加速、心律失常等危急狀況。
檳榔核引發的物理傷害同樣致命。2020年一起典型案例中,一只流浪貴賓犬被救助后持續拒食,手術探查震驚所有人——它的腸道里塞滿了未消化的檳榔渣、爛布和塑料。盡管緊急手術,這只飽受折磨的狗狗仍不幸死亡。“觀察便便能否排出檳榔核遠遠不夠,”獸醫強調,“小型犬尤其危險,一旦出現排便困難,必須立即送醫。”
如果寵物誤食檳榔該怎么辦?
沈留紅指出中毒會出現五大明顯癥狀:持續性嘔吐、水樣或帶血腹瀉、完全拒食、精神萎靡及呼吸困難。出現任一表現都需立即送醫。
送醫前可采取的應急措施包括:避免喂食加重腸胃負擔,保留嘔吐物或糞便樣本供檢測。需特別注意,家庭催吐操作需在專業指導下進行,盲目催吐可能加重食道損傷。
現實生活中,預防永遠勝于治療。但寵物健康專家早已發出警告。博主“寵醫老吳”明確指出:“貓狗相對于人更容易得腫瘤方面的疾病,盡量不要讓寵物接觸這方面的東西。”建議養寵家庭將檳榔存放在寵物無法觸及的密閉容器中,丟棄檳榔渣時確保密封處理。
外出散步時更需警惕,特別是檳榔消費普遍的地區,路邊檳榔殘渣往往被寵物犬誤食。
法律空白下 如何守護愛犬健康?
今年5月,臺中市一名林姓男子為博眼球,拍攝狗狗叼煙、接檳榔的視頻上傳網絡。畫面中,狗狗被迫配合完成一系列動作,引發網友集體聲討。面對市議員江和樹的登門質詢,飼主輕描淡寫地辯解:“只是一時玩心作祟。”
該事件迅速進入法律程序。臺中市動保處認定,該行為已違反《動物保護法》中“不得使動物遭受虐待或騷擾”的規定。依據法律,此類行為最重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并處3萬元以下罰金。相關部門同時啟動評估,考慮對該犬只實施保護性安置。
目前,我國尚未出臺專門的《寵物反虐待法》,對這類強迫寵物接觸有害物質的行為缺乏明確法律約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周珂也曾表示,我國法律對動物實行分級分類保護,現有法律體系對動物保護偏向于野生動物的保護,對傷害保護范圍之外的其他動物,法律的約束功能相對較弱。
但在不少國家,類似行為已被明令禁止。例如,英國《動物福利法案》規定,他人無合法權限或合理理由,向動物施用有毒或有害藥物或物質,或導致動物服用此類藥物或物質,而本條所稱有毒或有害藥品或物質,包括根據給藥或服用的數量或方式,具有有毒或有害藥品或物質效果的藥品或物質;德國《動物保護法》要求養主必須保證飼養的寵物在心理上不應當受到外來的扭曲和傷害。
截至發稿,封面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某電商平臺上“寵物檳榔”等關聯詞已被屏蔽,但個別視頻博主仍以“揭秘狗狗特殊癖好”為名傳播類似內容,部分平臺對“寵物吃檳榔”相關視頻未進行限制,要根治這場流量狂歡,仍需法律完善、平臺監管與公眾意識的共同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