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日經中文網等多家媒體報道,特斯拉和比亞迪正在加速布局日本電動汽車市場,有望主導日本的電動汽車轉型。
報道指出,特斯拉計劃在2026年底前將日本門店數量從目前的23家增至50家,并預留進一步擴展至100家的空間。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在日銷量同比增長70%至約4600輛,增長勢頭強勁。而比亞迪的擴張更為激進:截至2025年6月,其在日門店已達63家,年內將突破100家,并計劃于2026年下半年推出符合日本“輕型汽車”標準的專屬車型。該策略直擊日本消費者偏好小型車的痛點,有望通過本土化產品進一步打開市場。
兩家企業的強勢入侵,與日本本土車企的遲緩形成鮮明對比。日本的電動汽車普及率在發達國家中處于較低水平。2025年上半年,日本電動汽車銷量僅27321輛,同比下滑7%,連續兩年負增長。日本本土汽車制造商如豐田、本田、日產等巨頭的新一代電動車型預計要到2026年才能上市,轉型滯后已成不爭事實。
日本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長期集中在混合動力車型,純電動車普及率在發達國家中墊底。背后是日本獨特的能源結構、充電基礎設施不足以及消費者對續航焦慮的擔憂。然而,隨著全球碳中和進程加速,日本政府和企業不得不加快轉型步伐。
當前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市場呈現明顯的寡頭壟斷,由特斯拉和比亞迪兩家領頭企業主導,特斯拉以技術創新和全球布局占據市場領先地位,比亞迪則在中國市場及商用車領域強勢發展。除此以外,蔚來、小鵬和理想等中國新興品牌,憑借智能化和高性能產品迅速崛起。傳統車企中,大眾、奔馳、寶馬雖加速電動化,但受制于既有利益格局,轉型速度仍落后于新勢力。
從全球視角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呈現“中美雙核”驅動格局。2022年全球銷量突破1052萬輛,中國以24.4%的市占率穩居第一,歐洲(17.3%)緊隨其后,而日本、印度等市場滲透率不足5%,增長潛力巨大。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斌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國際化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歐美等國家從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綠色壁壘、投資審查等領域出臺相關政策和限制措施來保護本國汽車產業發展。他還提到,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為中國電動汽車海外建廠提供了機遇。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助理教授李波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參與國際競爭,有著供應鏈完整度強、產業聚集度高、充分的市場競爭、超大市場規模快速促進技術迭代的優勢。
以比亞迪為例,其通過“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等技術突破,結合垂直整合模式降低成本,已在全球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成功,則證明了中國在智能制造和效率方面的領先性。未來,隨著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崛起,中國車企有望通過本地化生產進一步擴大優勢。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