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感覺,最近三四年,切爾西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了一個大大的V字。這可不是簡單地指代勝利,而是說,切爾西經歷了20到21賽季歐冠奪冠的輝煌,然后逐步走入低谷,甚至淪落到沒有歐戰可踢,老老實實呆在英格蘭。而2024年切爾西逐漸找回狀態和信心,回到歐冠,并且還順帶拿了一個歐協聯冠軍。
當然,歐協聯冠軍不足以填補好幾年的饑餓感。但,世俱杯冠軍可以。
雖然世俱杯改制后這才第一屆,還有待全世界的認可。但僅從規格來說,世俱杯冠軍甚至超過歐冠冠軍的分量,畢竟這是全球賽事,比歐冠涉及的范圍更廣。就好比,你可以說歐洲杯的整體水平高于世界杯,但可以肯定,論影響力和奪冠意義,世界杯絕對要排在歐洲杯前面。
其實很少有人會想到切爾西會奪冠,畢竟他們的走勢才剛剛回暖,而大巴黎可是有三冠王的頭銜。這場決賽,大巴黎多多少少有點大意,結合前面幾場比賽4:0大勝皇馬,邁阿密國際,馬競的神威,可以說這場0:3真的有點可惜了。
或者說,切爾西奪冠有多神奇,大巴黎丟冠就有多可惜。
馬太效應,沒有最終發生在世俱杯上。其實大巴黎本可以借著三冠王的余威,橫掃全年所有榮譽的。但切爾西首先切斷了一環。
或者說,切爾西奪得世俱杯冠軍,扼殺了一個正在搖籃里發育準備誕生的足球新詞匯。
這個詞匯叫做,七冠王。
以往,如果一個球隊在一年之內拿出統治級別的表現,一般會有兩個角度的頭銜。如果一年之內指的是一個賽季,就是三冠王,比如這次的大巴黎,還有歷史上的曼城,巴薩,拜仁,國米,曼聯,埃因霍溫,阿賈克斯,凱爾特人。如果一年之內指的是一個自然年,那么三冠王就要延伸為六冠王了。
歷史上,只有兩例六冠王,即2009年的巴薩,2020年的拜仁。
但如今,世俱杯改制,同時舊版世俱杯又沒有取消,只是改名為洲際杯。所以,如果一個球隊難道賽季三冠王,同時又正好趕上世俱杯的舉辦年份,那么他們的極限,就是七冠王。
以大巴黎本賽季的強勢表現,他們本是絕對有機會成就歷史上第一個七冠王的。下半年的洲際杯以及歐洲超級杯對他們來說應該不成問題,所以六七月份舉辦的世俱杯,就是他們成就七冠王的最關鍵一環。
可惜,切爾西殘忍地破壞了這一環。
七冠王的難度在于,世俱杯可不是年年都有,而是四年一次。而三冠王又是七冠王的必備條件,但你怎能保證,世俱杯舉辦的那一年,三冠王正好出現?這中間又沒有必然的聯系。所以,大巴黎在世俱杯舉辦年拿下三冠王,真的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難遇的良機。
當然,以往七冠王也有概率出現,因為英超還有一個英聯杯。所以在新版世俱杯還沒出現的時候,英超球隊也是有機會在一年內拿7個冠軍的。但問題是,首先英聯杯沒法和世俱杯比,你看拿過三冠王的英超球隊,哪個不是早早就放棄英聯杯?競爭這么激烈,想拿三冠王,當然要有所取舍。
既然說到英超了,那么最后就再提供一個噱頭吧——其實這個話題的上限,是八冠王。但,僅對英超球隊有效,以及,僅在世俱杯舉辦年份有可能。
而這種可能有多小,不用多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