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炎炎夏日,氣溫一路攀升,尤其進入七月后,全國多數地區儼然成了“燒烤+蒸籠”的混合模式,悶熱得讓人提不起精神,連帶著意志都仿佛被曬得消沉了幾分。這時候若有機會選個地方出游,想必多數人都會直奔“避暑勝地”,只想尋一處清涼好好透透氣。
前段時間,我們便走進了河南信陽的“雞公山”風景區。它與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浙江湖州莫干山、江西九江廬山并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只是相比之下,如今的雞公山名氣稍遜,游客不多,反倒添了份難得的清靜。
雞公山的魅力,首先來自它宜人的風景與舒適的氣候——年平均氣溫約15℃,夏日里也多是20多度的涼爽,山間微風陣陣,體感格外清爽。前些日子信陽正被濕熱裹挾,可一踏入雞公山,渾身的黏膩感瞬間消散,神清氣爽的勁兒讓人真切體會到,“避暑勝地”的名號絕非浪得虛名。
作為大別山的支脈,雞公山因山形酷似引頸高啼的雄雞而得名,目前對外開放的核心是海拔814米的主峰“報曉峰”。又因地處豫鄂兩省交界,它自古便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美譽,地理意義尤為獨特。
除了天賜的自然稟賦,雞公山更藏著深厚的歷史底蘊。這里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公共租界”,清末民初時,山間曾矗立起300多幢各國別墅,鼎盛期更達500幢,每到夏天,來此避暑的外國人常以千計,最多時突破2000人,也正因如此,雞公山“避暑勝地”的名頭才傳遍中外。
如今在雞公山,異域風情的百年別墅仍隨處可見:有尖頂的教堂式建筑,有古典的宮殿式樓宇,既有玲瓏小巧的山間小屋,也有氣派恢弘的豪華大宅。這些歷經滄桑的建筑,大多已是省乃至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難怪雞公山會被譽為“萬國建筑博物館”,實在是名至實歸。
而在眾多歷史建筑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該說道說道的,便是“頤廬”。這棟中西合璧、造型獨特的大型別墅,相傳是上世紀20年代由軍閥靳云鶚所建。
據說當年靳云鶚游雞公山時,見這“萬國建筑博物館”里竟沒有一棟中國人的別墅,便決意要建一幢屬于國人自己的房子??蛇@想法一出,竟遭到西方列強的集體反對。
性格剛硬的靳云鶚偏不服氣: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建別墅,憑什么要外國人點頭?于是他調遣部隊圍住雞公山,硬是在槍桿子的守護下,建起了這棟屬于中國人的“頤廬”,這份霸氣,是不是很讓人振奮?
更特別的是,“頤廬”的建材與工藝多遵循中國傳統——不用水泥黏合磚石,而是以蛋清、米糊混合觀音土替代,盡顯中式智慧。
再說這“頤廬”的名字,“廬”在漢語里本指“簡陋的居室”。給這樣一棟高大精美的別墅取這個名,一來是中國人的自謙之道,二來也是暗告西方列強:我們這“簡陋居室”,論高大華美可不輸你們,千萬別小看中國人。也正因如此,后人常稱它為“志氣樓”。
雞公山的每一棟百年別墅,都藏著獨屬于自己的故事。它們像一個個沉默的歷史見證者,靜靜訴說著中華民族的榮辱興衰。若你來此,收獲的定然不只是夏日的清涼,更有一份穿越時光的思考與感動哦!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