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江:
見字如晤!
潮聲還在耳邊翻涌,賽場的草香仍沾在衣角——拆開你帶著墨痕的致意時,我方才明白,有些相遇從來不止于九十分鐘的奔跑。你說“勝敗兵家事不期”,而我想說,能與這樣的對手共逐綠茵,本身已是時光饋贈的厚禮。
你說終場哨響時先想到的是兄弟,這話戳中了南哥心窩子。昨夜綠茵場上的每一滴汗水,早把比分泡成了贛江里的細沙,倒是你我隔著草皮相視而笑的那一眼,成了最亮的星子,嵌在洪城的夜空里。
猶記得終場哨響時,江州小將彎腰喘息的身影映在燈光里,像極了滕王閣檐角那幾株倔強的古柏。你筆下“層巒聳翠”的陣勢,我們在場上真切領教過:每一次邊路突破如廬山飛瀑奔涌,每一次禁區(qū)解圍似鄱陽湖水聚散有度。其實你們不知道,當我方門將飛身撲救時,看臺上響起的喝彩里,有一半是為你們凌厲的射門而起。所謂“棋逢對手”,大抵就是這般——我們既怕你們再進一球,又暗自盼著這精彩能久些,再久些。
賽場是短兵相接的戰(zhàn)場,更是英雄相惜的江湖,別笑我們矯情。當你們的前鋒因抽筋倒在禁區(qū)線時,我方隊醫(yī)遞出的噴霧,早把“對手”二字沖得淡了。體育場上最動人的,從不是終場時的比分牌,而是你扶我站起時,掌心相觸的溫度;是交換球衣時,汗水混著笑意的褶皺。就像贛江的水,從來分不清哪一滴屬于上游,哪一滴流向遠方,我們的奔跑,本就是為了讓這片土地的故事,多些滾燙的注腳。
你說贛江是兩城共飲的血脈,這話說到了我們心里。王勃當年在滕王閣寫下“賓主盡東南之美”,如今想來,恰如你我今日的相逢。我們同守著這片被陶潛采過菊、被徐霞客踏過的土地,連草木都帶著相似的倔強。你們的球衣上印著城徽的模樣,我們的隊旗上飄著贛江的浪——奔跑時帶起的風,本就是從同一座山谷里吹來的。
你說江州有陶令采菊的恬淡,可知洪州藏著滕王高閣的曠遠?你看那梅嶺的嵐氣,與廬山的霧靄本是同一片云絮聚散;繩金塔的銅鈴響過,潯陽樓的檐角便會應和,原是同一縷時光在輕吟。
江弟,莫說“重整旌旗”,南哥這兒早把秋陽下的邀約備好了。
待閑暇之時,盼你帶著潯陽的濤聲再來洪城:先登滕王閣,看“落霞與孤鶩”再續(xù)前緣,讓你我把昨日的攻防,當作給王勃的續(xù)篇;再上梅嶺,摘片云海當戰(zhàn)術板,瓦罐湯煨著英雄志,炒粉佐著賽場事。咱們不聊輸贏,只說那腳絕殺球的弧線,像不像贛江繞過牛行車站的彎?畢竟,比起“勝者”的頭銜,我們更想做彼此的“鏡中人”:從對方的眼里,看見自己拼盡全力的模樣。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這世間最珍貴的,從不是一時的高下,而是歲月里互相牽掛的溫度。待你踏岸而來,定讓洪城的秋光,為這份“老表”情再添幾筆溫柔底色——
愿那時我們再以球會友,讓滕王閣的風鈴為健兒助威,讓廬山的云海作綠茵見證。勝負終有輪回,唯有兄弟情誼,如贛江水源遠流長。
盼重逢。
——一直牽掛你的南哥
來源:洪觀新聞記者 高學斌
編輯:姚西林 二審:劉培堃 終審:鄒嵐
南昌發(fā)布
微信公眾號:nc_fab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