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6月份退休,這個夏天,終于可以踏上多年來心心念念的避暑之旅。
01 我為何選擇梵凈山旅居
這次我不再猶豫,收拾簡單的行囊,目標直指貴州的梵凈山。為什么是它?不僅因為它是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更因為它代表著一種未被過度侵擾的山居生活可能。
數據顯示,這幾年選擇高品質山居民宿進行避暑的“銀發族”人數持續上升,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百分之二十五,黃山、千島湖、莫干山等地尤其受到青睞。
前兩次去梵凈山,都是跟著旅行團快速地看了看,山頂上繚繞著的云霧,以及蘑菇石那既奇特又險峻的模樣,都變成了相機中不清晰的影像。
這一次我想要徹徹底底地“慢下來”,住在山中的民居里,去細細體會真正“山野居所”所蘊含的獨特氣息——這不僅僅是為了讓身體避開暑熱,更是對生活本質進行一次真切而深刻的回歸。
02 沉浸式山居體驗治愈身心
車子七拐八繞地往上開,一眼望去都是綠色,一層一層地鋪開著,心跳隨著山路的高低慢慢平穩了,到江口民宿的時候,恰好一場山雨剛停。
推開車門,一股混合著泥土和草木清香的涼意猛地涌入肺腑,這哪里是空調制造出的“人工涼爽”?完全是大山本身所散發出的氣息!
民宿老板老李熱情又實在,他說:“咱們山里,夏天晚上蓋薄被子,電扇都覺得多余。”
雨過之后,山林顯得格外翠綠,仿佛一碰就會滲出水來,快到黃昏的時候,竟然真的遇到了“日月同輝”這少見的景象——西邊的太陽像熔化的金子一樣耀眼,東邊則剛剛升起一輪明月,如同銀盤般明亮,天地之間因此顯得更加清朗而開闊。
那一刻城市的喧鬧、剛退休時的迷茫,都被這長久的壯麗時刻沖掉了。
暮色降臨,窗下便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沒了空調壓縮機的喧鬧,唯有溪水輕淌之聲,仿若大自然哼出的搖籃曲。
聽著它幾十年的淺眠竟不知不覺好了,一覺睡到天亮,和都市里被空調噪音打斷的入睡比,這溪水的“白噪音”才是真正的“安眠好東西”。
老李家的灶臺,燒的是山里的柴火。一碗清炒時蔬,是剛從屋后菜園摘的;一碟臘肉炒蕨菜,臘肉是自家熏的,蕨菜是雨后新采的。
簡單的食材,卻能嘗到食物本來的鮮甜,坐在小院的竹椅上,看著遠處山谷里稀稀拉拉的燈火,手里拿著一杯山野清茶,忽然明白:所謂“沉浸式體驗”,不就是用五官去感受這山、這水、這慢下來的時光?
汶川水磨鎮舉辦山居藝術周時,單日就能吸引游客逾萬人次,可見人們對這種回歸自然的沉浸式體驗有多么渴望。
03 慢下來,才真正“活著”
退休之前生活似上了發條的鐘表,日程表精確至分鐘。剛退下來,突然的放松反讓人不知如何是好,仿佛被甩出高速運轉的軌道。
至梵凈山里居住的幾日讓我一下子領悟,退休并非終點,而是換一種軌道“回歸本真”。
古人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的田園夢,王維的輞川別業,追求的不正是這份與自然相融的恬淡與自在?
現代人追求舒適,總以為要靠最新的科技、最奢華的享受。空調越造越強,房子越裝越智能,可內心的焦躁與空虛,卻未曾減少半分。
在梵凈山,我找到了答案:真正的舒適生活,不是外在物質的無限堆砌,而是內心尋得一方寧靜天地。
那穿過樹林的山風,帶著花草的香味和溪水的濕潤,吹到身上,進到心里——它不用消耗能量、沒有噪音、全是天然的,卻比任何昂貴的空調都更懂得怎么讓身心舒服。
這份“慢”讓我們能重新看看一朵花怎么開,聽聽鳥兒怎么叫,感受時光在指尖輕輕流過,慢下來才能看清生活的樣子;慢下來才算真正活著。
朋友們,你們心里覺得哪里是避暑的好地方?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們覺得不錯的避暑地方,或者難忘的山居經歷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