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賢縣溫圳鎮莊山村,提起萬同仁,村民們總會豎起大拇指:“他是帶我們致富的‘領頭雁’,是守護家園的‘當家人’,更是替老百姓說話辦事的好代表!”作為南昌市、進賢縣兩級人大代表,莊山村黨支部書記,同時兼任梁房集團董事長的萬同仁,扎根鄉土20余年,在創業富民、鄉村振興、履職為民的征程中,書寫著新時代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
創業領航,帶動鄉親共同致富
萬同仁的創業之路始于二十歲那年,當時鄉親們陷入“守著砂石賣不動”的困境,他帶領鄉親們四處奔波跑市場、談運輸,硬是靠一雙鐵腳板蹚出銷售渠道,幫村民解了燃眉之急。此后,他憑借著活絡的頭腦,不斷進取,創辦溫圳建材有限公司,開啟了自己的創業征程,經過多年拼搏,陸續打造集建筑建材、水泥制品、混凝土加工于一體的產業矩陣,旗下5家企業年產值達1億多元,為當地200多名村民提供穩定的就業崗位,人均月收入達4000多元,讓“家門口就業”成為莊山村的新圖景。
自己富起來的萬同仁,始終沒有忘記鄉親,村民聶志付至今記得,是萬同仁手把手教他跑運輸、牽線搭橋對接工程,在他的幫助下,如今他家年收入超20萬元。在他帶動下,莊山村村民紛紛自主創業,辦起養雞場、發展養殖業和小型加工業,曾經的“窮窩子”蛻變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深耕鄉土,實干繪就振興畫卷
2005年,萬同仁挑起莊山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他深知,要讓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不僅要讓大家口袋鼓起來,還要讓居住環境美起來。于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籌資金200余萬元用于新農村建設和通村公路改造工程。2012年,他動員村民拆除破舊瓦房,建成統一規劃的農民公寓,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最讓人稱道的是“吳自成島”的蛻變。他帶領村兩委對村里占地30畝的“吳自成島”進行大力改造,清淤3萬立方米,修建1000米景觀護欄、400米環島游覽步道、12座休憩釣魚亭,植綠3200平方米。如今的莊山村,風景如畫,宜居宜業,成為了村民們的幸福家園。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萬同仁還致力于化解村莊之間的矛盾。溫圳鎮聶家與萬家兩村因歷史糾紛,多年來互不往來,甚至筑起“隔心墻”。萬同仁抓住改造“吳自成島”的契機,多次組織兩村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協商,成功拆除橫亙村口的“隔心墻”,推動共建環村大道,讓“老死不相往來”的鄰里變成“發展合伙人”,結束了多年的隔閡,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拆的是墻,連的是心,聚的是發展力。”萬同仁說。
關注民生,積極履行代表職責
“代表代表,就是要替老百姓說話辦事。”萬同仁始終把這句話記在心里。新冠疫情最嚴峻時,他第一時間捐贈15萬元用于防疫物資采購,為家鄉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多年來,他一直心系村里的老人和困難群眾,從2008年起,連續17年舉辦“重陽敬老宴”,邀請村里所有60歲以上老人到家相聚一堂;每年春節,他都會親自到每一戶困難老人家中,挨家挨戶送去慰問品和紅包,給予關懷和幫助。在他的影響下,莊山村逐漸形成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
作為人大代表,萬同仁始終牢記使命,積極履職。他深入了解群眾需求,傾聽選民心聲,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無論是協調解決噪聲擾民問題,還是開展交通安全宣傳,他都積極參與,努力為群眾創造更好的生活的環境,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和信任,當地的老人都豎起大拇指稱贊:“萬同仁是人民的好代表,是我們村的好書記。”
從創業先鋒到基層書記,從企業老總到人大代表,萬同仁的身份在變,但“為鄉親謀幸福”的初心始終未改。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家鄉的土地上播撒著希望的種子,收獲著發展的碩果。他以創業致富為基石,以鄉村建設為己任,以公益慈善為擔當,更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人大代表的風采,就寫在老百姓的笑臉上,刻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
進賢縣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
jx5622461@163.com
來源:進賢縣人大常委會
編輯:熊一鳴
初審:楊春華
復審:萬朝暉
終審:周勇
請下方點一個“在看”
生活愉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