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寧德7月22日電 (吳允杰 周麗斌 姚曉春)清晨,當陽光灑在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的田間地頭、街巷社區,一支支由黨員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組成的“晨巡”隊伍已穿梭在基層一線;夜幕降臨,議事長廊、社區廣場、企業園區燈火通明,干部民眾圍坐共議民生難題、共謀發展良策。這是古田縣“晨巡晚議”制度的生動場景。
自2018年起,古田縣在全縣290個行政村(社區)全面推廣“晨巡晚議”工作機制,實行“村干部日巡+鄉鎮干部周巡+社會力量參與巡”的工作模式,引導縣、鄉、村三級干部下沉一線,實現“難題在基層破解、作風在基層轉變、干部在基層成長、發展在基層提速”。
“涵洞堵塞的老大難問題,7天就徹底解決了。”在古田縣大橋鎮瑞巖村,村民黎清嬌指著不遠處的涵洞說,此前下大雨時,涵洞堵塞,村中積水最深能沒過小腿,現在再大的雨也能夠順流而下。
今年6月底,大橋鎮干部“晨巡”時接到村民反映涵洞堵塞問題,當晚便組織鎮、村及相關部門“晚議”敲定清障方案,一周內通過挖掘機、抽水泵清除淤泥20立方米,困擾村民多時的民生難題迎刃而解。
7月20日晚,古田縣大橋鎮干部、民眾相互配合,利用抽水泵等設備清理村民家中積水。林楠 攝
7月20日晚,受臺風“韋帕”外圍環流影響,大橋鎮隆德洋村暴雨不斷,部分民房有積水漫入,積水最深達40厘米。當地干部通過“晚議”迅速確定排水方案,第一時間聯合鄰村利用抽水泵等設備合力排積水,并護送6名受災民眾抵達應急安置點。
不止于此,古田縣鶴塘鎮靈龜村漫水橋尾被河水沖垮,晨巡隊發現險情后,立即通過“晚議”機制敲定搶修方案,通過三天時間完成修復工作;圍繞茶洋村孝老食堂重啟工作,“晚議”剖析資金短缺、人手不足的雙重瓶頸,當地迅速鏈接資源、招募志愿者……隨著“晨巡晚議”制度在各村逐步推廣,古田縣共建立鳳埔鄉蘇墩村“黨群議事長廊”、大橋鎮瑞巖村“村民議事廳”、吉巷鄉坂中村“連心園”等聯系點、議事點320多個,劃分了1664個責任片區,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400余件。
當地官方表示,目前,古田縣正持續深化“晨巡晚議”制度,探索更多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的有效舉措,通過實實在在的“巡”和“議”,讓民眾隨時找得到人、辦得成事,促進干部在服務中成長,推動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取得新突破。(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