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發生產轟炸機,轉眼堅持了超過半個世紀了,它就是持續運轉了將近60年的轟-6系列生產線,從最初的初代機,轟-6轟炸機系列,是我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就投入研發的一款重要機型,時至今日,這款轟炸機是從蘇制的圖16學習借鑒得來的基礎平臺,加上我國的設計特點,形成了更具有創新的機型。
現在這款戰機超過了20個機型,生產總數量超過了美俄的總和,能看出我國踏實打造龐大的轟炸機梯隊,為何要這么規劃?
轟-6總量現在不少于270架在役,這個數字是網友推斷的,但是從目前看,至多不少。最新型的轟-6N等型號,也有著非常多的新功能,改進的型號從甲乙丙丁開始,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不僅能支持空中加油,增加續航能力,作戰范圍擴大,還能攜帶鷹擊21等先進的武器,提高遠程打擊的效率。
轟-6交付數量,竟然能和美俄轟炸機對比,這兩個國家加在一起的總和還多?其實有一個前提,要看美國的轟炸機型號,比如最初和轟-6初代機的同時期的轟炸機,比如B52同溫層轟炸機,B1B和B2轟炸機,算在一起,總數在76架左右了。
俄羅斯的同時期的轟炸機型號為圖95,圖22和圖160等大約估計一下,也能達到近137架,如果說轟-6的總數量比美俄的總和還要多,需要確定一些最新數據,算上退役的轟炸機,目前留存的轟-6也不少于230架,比美俄的轟炸機總和還多,這個說法是凝結了網友們對轟-6系列轟炸機的自豪感。
轟-6的生產線,持續運轉了五六十年了,還是在穩定地使用,這是創造了中國的奇跡,同時也能看出我國對于軍工裝備,有著長期的規劃,用長期的發展眼光在看待問題。
轟-6轟炸機對于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意義,研發一款轟炸機,需要解決很多復雜的問題,從使用的復合材料,到內部的儀器設備,武器系統, 以及相關的生產流程,專業的技術團隊,只有一直運轉,才能把發現的問題不斷解決,不斷升級,把這個體系不斷完善和強化,為我國打造一個強悍的專業的武器平臺。
因此代代相承的轟-6系列平臺,也形成我國轟炸機的自主技術體系。同時為不斷優化機型和迭代,做出了重要的支持。在這背后,還有很多具體的細節,比如我國的航空發動機,生產技術經驗,航電配套,上下游的供應鏈打造,生態的維護,為我國的先進航空產業升級,也做出了更多的實踐。
像美國和俄羅斯,都有接近百年的轟炸機的型號,我國也在致力于讓轟-6系列,形成具有悠久歷史,能夠經過時間檢驗,打造出依然能屹立于科技潮頭的裝備的隊伍。
轟-6系列轟炸機,不僅儲存了大量的生產經驗,還為我國儲備了大量的專業人才,這些專業的人才,通過不斷地實踐,能夠加快縮短和世界上的先進技術之間的差距。同時也能對精密部件,以及最新的設計理念,進行大膽的嘗試和反復的錘煉,為我國空軍提供更好的利器,也能提煉更為先進的技術,這些經過不斷的接力,布局為一個航空軍工發展的梯隊業態,生生不息不斷提高,為我國的空軍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助力,讓我國的空防系統,有著源源不斷的核心連續性。
在生產部署的同時,不斷發現問題,改進優化,再嘗試更新的設計和技術,因此形成了一種越發展越精良的好態勢,對我國的工業生產,上下游的企業支持,也都能形成更好的助力。
我國的空軍戰略,正是因為自強不息的毅力,百折不撓的攻堅精神,才能發展到現在攻克了五代機的瓶頸,打破西方的壟斷,率先實現六代機的測飛,未來中國空軍的利器將會更有序的推出。
國防是一個縝密的整體布局,空防在其中是重要一環,實現連續性的持續發展,是對空防應對時代挑戰最有效的措施,我國具有前瞻性,從轟-6的初代機,就開始布局,一步步跬步千里發展到現在,組建一支強悍的反應迅速,戰力兇猛的空中戰力,取得讓世界都矚目的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
因此轟-6生產線穩定運轉到現在,早就悄然升級為現代智能的生產線,已經不是最初技術有限的模樣,中國的空防實力,也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迸發更大的威力和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