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當英雄,但不想當超級英雄。
作者|布赫
編輯|小白
排版 | 板牙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發布初始時間:2025年7月17日
截至發稿前,電影《超人》上映7天,全國排片占比6.2%,票房收入逾5800萬RMB。《F1:狂飆飛車》上映21天,本日全國排片占比6.3%,票房收入2.87億RMB,依舊占本日全國票房的10.7%。
同是進口片,從兩者在社交平臺上的口碑來看,綜合可以概述為“審美疲勞(超人)與視效轟炸(F1:狂飆飛車)”,有人把前者稱為“動保人士都不敢保護的小氪”,后者則抽象地歸類為“進化版《飛馳人生2》”。
兩邊的導演檢索資料也有些意思:
《超人》導演詹姆斯·古恩為內地觀眾熟悉的是自編自導的漫威電影《銀河護衛隊》123部,以及早年被喪尸迷奉為經典的《活死人黎明》(編劇)等。
此番執導、編劇DC系列IP《超人》在內地口碑平平,同時在全球(主要是北美市場)首周票房也只有1.22億美元(預估),不僅落后于《侏羅紀世界:重生》,甚至還不如《美國隊長4》的綜合口碑(與國內網評差不多)。
反觀《F1:狂飆飛車》,導演約瑟夫·科辛斯基(同時也是編劇之一)則是拍廣告MV出身,他的鏡頭風格很鮮明——
干凈。
無論是場景還是人物服裝、道具,全部給人一種“被鏹水洗過”的感覺(網友形容)。且導演似乎非常鐘愛暖色調,任用演員顏值都比較高,服色無論深淺,都必須和環境相宜,實現視覺統一的效果。
不得不說,各有各的特色,但最終都要服務于觀眾審美。
01
“爽”牛仔就是好牛仔
先說明,看《F1:狂飆飛車》最好選擇IMAX廳,因為該片就是采用IMAX拍攝,主打導演專屬的“視覺嚴選”——
畫面分割比例適合寬幅放映,角色形象與環境著色突出主次,導演前作《創:戰紀》《遺落戰境》和《壯志凌云2:獨行俠》等基本都是這類風格,每一幕都像時尚雜志封面。
拍攝時,劇組的攝影車也是直接開進銀石賽道等9個F1比賽現場,影片中車隊總部則在邁凱倫技術中心取景,出現的駕駛模擬器來自梅賽德斯的布拉克利基地。
同時為了呈現頂級賽事效果,蘋果影業設計了定制車載攝像頭,因此影片中有大量主視角比賽畫面,為的就是讓觀眾在IMAX特定環境中體驗“親自”駕車在賽道上比賽的快感。
所以不夸張地說:
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觀眾觀影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之所以此前提到導演的出身,是因為他和另一位同樣拍廣告起家的邁克爾·貝在風格上都很適合大銀幕呈現——
畫面飽和,你用炸藥我用色彩,一定要把視覺“填滿”,且永遠在鏡頭里充斥各種運動物體,就算是撞車也要撞出個天女散花。讓不同漆色的碎片分布在鏡頭中。
至于故事本身……
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桑尼·海耶斯作為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上的傳奇人物,被一場意外搞得一蹶不振,自此成為大家口中的傳奇。三十年后在隊友和老板的花式激勵下重返賽道,老板的意思是讓他“做大做強”,他的愿望是“再創輝煌”。
所以這么一看,確實跟《飛馳人生2》挺像。
中間還摻雜了一些友情戲,突出男人的運動自帶熱血屬性。
國外有觀點認為《F1:狂飆飛車》是一部“披著飛車外衣的西部片”,男一是“老牛仔”,男二是需要成長,且被男一調教的“小牛仔”,車隊就是需要被牛仔們拯救的西部小鎮,女主角則是西部英雄片必備的“紅顏氣氛組”。
其實說起來,大多數商業電影都是這個套路。
歸根結底,誰更“爽”誰就贏了。
那《超人》爽嗎?
也爽。
但“爽”點和《F1:狂飆飛車》不在一個圈層上。
02
“內褲反穿”不那么靈了
先看《超人》的故事主線:
三十年前,氪星即將毀滅之際,小超人被送往地球。化名克拉克·肯特(大衛·科倫斯韋 飾)。后以“超人”身份出道成為地球最強超人類,同時擔任記者。每逢天災人禍,超人必須找個由頭離開,扒拉開衣服,露出胸口的超人標志,然后拯救地球人。
這部電影里,大反派盧瑟(尼古拉斯·霍爾特 飾)指使超霸想要擊敗超人,最后迫使超人與“正義幫”群俠聯合對抗反派制造的巨型怪獸,更曝出更多驚人真相——
像是要拍第二部的樣子。
目前該片北美口碑不算落后,畢竟作為DC誕生地,美國人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沉迷在各種超英漫畫里。
中國觀眾看到的最早的“超人”電影則是1978年從美國引進的同名電影,當年扮演超人的是克里斯托弗·里夫(1952年9月25日—2004年10月11日),可謂是一代國人心目中經典的“超人”。
限于彼時的文化環境和影視制作水準,1978年版的《超人》在國內獲得巨大反響,老一代人在武俠和人民英雄之外,第一次見識到了徒手扔汽車,懸空站水面,以及在街面上互扔電話亭的另類人物。
因此有那么一段時間,超級英雄或特異功能題材影視劇在國內特別受歡迎。隨著視效技術的發展,直到2010年代后,漫威電影率先正式展開商業化操作開始全球投放,國內觀眾對各種超英同樣如數家珍。然后……
大家開始比較故事創意和新意。
不知道是不是涉及到某些玄學問題,也可能漫威電影榨干了國內觀眾的熱情。
DC系列電影在中國市場就是反響平平,甚至很多人都搞不清楚DC電影《正義聯盟》里都有誰,“海王”除了本身IP外有沒有在其他衍生系列里出鏡。至于“綠燈俠”——
“小賤賤”永遠是觀眾心中最好的“死侍”。
也只是“死侍”(還是漫威角色)。
“超人”這個IP不僅扛不動DC大旗,較之另一位“蝙蝠俠”似乎也相形見絀。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近十年來網絡短視頻的碎片化傳播讓“超人”能混個臉熟,但角色印象一直停留在“內褲外穿、力大無比的怪漢”這一層面上。
二、近十年來各種超英你方唱罷我登場,都在拯救人類,按互聯網術語說叫“站在風口飛豬”,如今風口沒了,你又出來說你要拯救人類,不但觀眾不樂意,地球也不樂意。
總之,消費過度,導致審美疲勞。
有人認為主要原因是疫情過后,好萊塢紛紛制作縮水導致特效等各方面水準降低。
但這個說法有些片面,起碼已上映的《超人》在各方面依然保持較高的特效水準。所以還是要從觀眾審美心態和社會語境里找原因。
03
英雄還得凡人當比較好
先說《F1:狂飆飛車》,嚴格地說它的故事簡單,簡單到一目了然,甚至主角痛苦回憶還沒開始,就知道他一定會雄起。
這叫套路。
但觀眾都吃套路,沒人蠢到看電影前學老佛爺,喊一句“我要洋人死!”。
編劇也不會,導演更不會。
那么問題回到“看電影圖啥”這個本質問題上:
首先,《F1:狂飆飛車》不是小眾觀影群體的自嗨,更沒有導演想要“表達”的矯情,同時沒有說教(人家忙著賽車,沒工夫說教),故事節奏傳統,甚至有些俗套。但視效很爽,觀眾看它就是體驗一把生死時速,然后和主角共情,牛哄哄地過了一把“翻身把歌唱”的癮。
對了,配樂也很棒,漢斯·季默親力打造十五首電影配樂。
就這么簡單粗暴,不為“醋”包“餃子”。觀眾進來看,“爽”完回去不用寫觀后感,更不用拿到社交平臺裝X,只需各顧各地回味咂摸:
“恁娘哎!太刺激了!”
但能做到上述幾點的電影有幾部?
在連好萊塢都力求“正確”(尤其是迪士尼)的時代,想讓觀眾不用禮貌且尷尬鼓掌的電影太少了。
最重要的是——
現在觀眾早被流媒體內容喂飽了,《F1:狂飆飛車》提供了在流媒體上享受不到的視覺刺激。最“氣人”的是它居然不拯救地球,只拯救自己。
不“正確”地說,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里,觀眾早就失去了“兼濟天下”的情懷。何況還是“內褲反穿”的超人。
理論上這兩部電影都是以男性觀眾為主,講顏值誰都不遑多讓。講故事則一個從凡人角度看人生,如同早年那句“過把癮就死”,更適合現在觀眾的消費情緒。《超人》在如今的環境里多少有些生不逢時,甚至還不如《侏羅紀世界:重生》里戲份不太多的“怪頭龍”。
可審美這回事就是這么奇怪,它暗合了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本引導下的消費趨勢。
那些年里,一起打怪獸的超級英雄們就剩下一個不太被認可的“美隊”,相比之下,“超人”這個IP進入中國市場的電影更是斷斷續續,根本形成不了穩定印象。
在藝術和現實之間,觀眾的取向也是不斷變化的,猶如約瑟夫指導的運鏡一樣:
別分神!別看那些有的沒的!老夫帶你過把飆車癮!
觀眾左右觀望后,還是遵從了內心:
“我”想當英雄,但不想當超級英雄。
「四味毒叔」
出品人|總編輯:譚飛
執行主編:羅馨竹
聯系郵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眾號lD:siweidush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