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杜蔚 畢媛媛 每經編輯:張海妮
繼迪奧(Dior)、卡地亞(Cartier)之后,法國奢侈品路易威登(LV)也“失守”用戶數據安全防線。
“初步資料顯示,該事件導致約41.9萬名香港客戶的個人資料受影響。”7月19日,香港個人資料隱私專員公署(以下簡稱PCPD)稱,于7月17日獲取Louis Vuitton Hong Kong Limited(以下簡稱LVHK)提交的資料外泄事故通報,涉及當地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包含姓名、電話號碼、購物記錄等。PCPD表示,已對LV展開調查,包括LVHK是否存在延誤通報等問題。
圖片來源:香港個人資料隱私專員公署
“如果確認LV泄露隱私且不糾正錯誤,(其)可能面臨刑事訴訟。”7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采訪PCPD,對方表示自7月19日回應LVHK資料外泄事故后尚未有新的進展,該調查或持續半年到一年。
近期LV在上海的“大船”頻頻刷屏社交媒體,其“船票(參觀票)”“餐飲”均一票難求。“數據泄露會極大抵消‘大船’對品牌的作用,特別是在高端消費者心目中,LV形象將大打折扣。”奢侈品行業專家周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不僅在中國香港地區,近期LV還在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出現客戶信息泄露事件。“(LV信息泄露事件)在奢侈品行業不是個案,但對LV來說,很有可能成為品牌走向下行線的分水嶺。”
今年5月至7月,已連續3個月有海外大牌被曝用戶數據泄露。記者注意到,迪奧、LV同屬LVMH集團。奢侈品行業的數據安全“漏洞”究竟何時能補上?
LV數據泄露涉及近42萬名香港客戶
本月初,有消息傳出,LV遭未經授權的第三方短暫進入公司系統,發生了中國香港地區用戶數據外泄事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PCPD官網確認該事件屬實。PCPD在7月19日回復“有關LVHK資料外泄事故”時表示,7月17日接獲LVHK提交的資料外泄事故通報。
“根據LVHK提交的資料,其法國總公司于6月13日發現系統有可疑活動,直到7月2日確認事件影響香港客戶,LVHK同日知悉該事件。初步資料顯示,約41.9萬名中國香港客戶的個人資料受影響,涉及姓名、護照號碼、出生日期、地址、郵箱地址、電話號碼等。”PCPD稱,已根據既定程序對LVHK展開調查,包括事件是否涉及延誤通報。
PCPD專門呼吁,機構如發生資料外泄事故,應盡快向其通報,以幫助相關機構及受影響人士采取適當和及時的措施,降低資料外泄事故對相關方的損害。
LV實體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如何判斷此次LV用戶泄露事件是否涉及延誤?“要看LVHK知道后是否第一時間跟我們通報,或向其他方面及時通報。為什么過了15天才向我們通報,我們也會考慮期間發生了什么事。”7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采訪PCPD時,對方表示,“如果確認LV泄露隱私且不糾正錯誤,(其)可能面臨刑事訴訟。”
“涉事LVHK,應嚴格遵守香港《個人資料(隱私)條例》,配合PCPD調查,若(被)認定延誤通報,可能面臨行政處罰、民事索賠及聲譽損失。”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賈玉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法律雖未準確定義“立即”的時長,但可以參考現行行業規范的要求,“個人信息處理者應在發現泄露后48小時內報告給監管部門并通知受影響個人。”
賈玉倩進一步向記者指出,若企業明知個人信息泄露卻放任不理,或可以補救卻不采取措施,都可能構成延誤通報的認定因素。雖然此次LV外泄的用戶數據不包括銀行信息等在內的“財務信息”,但其泄露也會構成對消費者隱私權與財產權的雙重侵害。
7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就個人信息泄露隱患一事向LV官方客服及其內地門店人員詢問時,多位工作人員均表示:“中國內地尚未發生任何隱私泄露事件。”工作人員還說:“LV非常珍視客人的信任和隱私,對于此事件可能引發的擔憂或者不便,我們感到非常抱歉。”
新加坡、韓國等遭遇LV客戶信息泄露
“(LV)不僅在中國香港地區,還在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出現了客戶信息泄露的事件。”周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她注意到近期LV的數據安全事件頻頻發生。
談及為何LV在全球多個國家或地區的用戶數據“被偷”時,周婷認為,這暴露出品牌對客戶數據管理不重視,所以LV并未在數據安全上進行足夠的投入,“導致其網絡安全水平較低,很容易被攻破;同時,也因為不尊重(客戶隱私),所以出現為了方便工作特意‘刺探’客戶隱私的情況。此外,品牌也未進行有效的客戶隱私保密政策宣傳”。
“路易號”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就在LV發生用戶數據泄露的這段時間,其位于上海繁華高檔消費中心地帶的“大船”,依舊門庭若市。記者注意到,6月28日,“路易號”正式對公眾開放。大船揭開神秘面紗前,相關部門甚至實施了交通管制。無論是作為長期的商業建筑,還是短期的裝置,LV投入大量資源,體現出這個國際一線時尚品牌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專注。
不過,其“船票”“餐飲”均一票難求,引發部分消費者的不滿。7月21日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LV官方小程序看到,其截至8月底的參觀票均已被約滿;7月22日至7月27日的午餐、下午茶、晚餐也已被訂滿。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反映,不知如何、何時才能預訂LV的“船票”“餐飲”。“我們也沒有接到具體的開放預約時間。”7月21日晚,LV官方客服告訴記者。
圖片來源:LV官方小程序
“奢侈品很貴,但你的數據更值錢”
“奢侈品很貴,但你的數據更值錢。”頂奢LV突發數據泄露事件引發眾多網友感慨:數字時代高凈值人群的隱私居然在“裸奔”。
“LV雖然是全球最知名的奢侈品牌之一,但是隨著其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神秘感正在消失,品牌大眾化趨勢明顯,品牌價值也在逐步降低。”周婷向記者指出,此時如何重塑并提高其品牌形象,繼續穩固LV在高端消費者中的品牌定位,是LV這幾年最大的挑戰。
今年5月,與LV同屬LVMH集團的另一個奢侈品牌迪奧也發生了用戶數據泄露的事件。
LVMH集團2025財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集團營收同比下降2%至203億歐元;其中,包含LV、迪奧等在內的皮具和時裝部門營收同比下滑4%。“皮具和時裝部門”在LVMH集團的營收占比近50%,因此該板塊的下滑被視為集團業績未達預期的主要因素。
迪奧實體店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用戶數據泄露)已經是LVMH集團的系統性問題,想改變這一狀況,必須提高對數據安全的重視程度,加大數據安全資金投入,提高數據安全水平,提升團隊數據安全意識,加強數據安全流程管理和制度規范,培訓團隊尊重客戶隱私,才能系統性、專業化地解決數據安全問題。”周婷指出。
不只迪奧、LV,《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個月(6月),卡地亞也被曝出“失守”用戶信息防線。為何奢侈品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奢侈品牌客戶管理具有客戶價值大、管理不規范、技術水平低、責任難界定的特點,所以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周婷認為,奢侈品品牌沒有保護數據安全的絕對技術能力,卻擁有最有價值的客戶數據,是行業普遍情況。
在賈玉倩、周婷看來,奢侈品行業頻繁出現數據安全“漏洞”,除了亟須補足技術層面的防護不足外,還有待建立更完善的數據保護制度。
“加強數據安全立法,嚴懲各種數據安全犯罪,才是實現數據安全的最核心保障。奢侈品品牌有能力建立最高級別的數據安全保護機制,并且國家和社會未來也會基于數據安全建立公共設施型數據安全體系,(這)都會對奢侈品牌數據安全有一定幫助。同時,區塊鏈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助力數據安全。”周婷建議。
賈玉倩則提出,監管部門可要求奢侈品企業建立更完善的數據保護制度,“定期進行數據安全審計,加強對數據處理活動的監督檢查,提高行業的整體數據安全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