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徐匯區湖南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內卻漾著沁人的江南雅韻,由街道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精心策劃的“裝扮你的江南美”活動溫情啟幕,銀發長者與稚氣孩童圍坐一堂,以干花點染素面團扇,隨越音輕展曼妙身段,共赴一場跨越年齡的傳統文化之約。
素白的團扇骨架與壓制成型的干花在桌上鋪展開詩意畫卷。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擺弄著春蘭的幽、秋菊的逸、夏荷的潔、冬梅的傲——輕壓花瓣固定輪廓,調整枝葉營造層次。
“一老一小”共同學習中國傳統戲劇——越劇
記者在現場看到,奶奶幫孫輩扶正歪斜的花枝,孩童為爺爺遞上小巧的鑷子,藏著對“這樣搭配更像江南”的共識。當一把把獨一無二的干花團扇從手中誕生,扇面定格的不僅是永不凋謝的四季芳華,更是老少兩代人共同編織的江南夢境。
團扇在手,恰如角色附體。悠揚的越劇唱段從音響中漫出,來自上海越劇院的專業老師執扇示范,將“扇開半掩含嬌羞”的含蓄、“輕搖慢曳步生蓮”的靈動,拆解成一個個易懂易學的動作。
老人們年輕時追過的越劇經典涌上心頭,抬手投足間自帶歲月打磨的韻味;孩子們則模仿著老師的姿態,小碎步雖略顯踉蹌,眼神里卻寫滿對“舞臺范兒”的向往。
“手腕再軟一點,像拈著一片羽毛”“轉身時扇子要跟著眼神走”,在老師的指導下,團扇成了連接傳統與當下的媒介。孩童舉扇學“花旦亮相”,老者以扇示范“小生遠眺”,“一老一小”并肩模仿的身影,讓越劇中的江南風骨有了最生動的傳承場景。
孩子們體驗越劇身段
最后,四位孩子換上越劇戲服,從“小工匠”變身為“小戲骨”,他們執扇輕擺,碎步前移,雖動作稚嫩,卻認真地模仿著“云手”“亮相”的細節。
一把團扇,扇去夏日燥熱,也扇動代際共鳴;一段越韻,唱盡江南風月,更唱活文化傳承。此次活動不僅讓老人們在陪伴中重拾對傳統的熱愛,也讓青少年在觸摸中感知文化的溫度。
記者:奚亮
編輯: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