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文韜 來源 | 環球電商
小米YU7剛交付,第一批靠它掙錢的人,已經悄悄出現了。
YU7現車,二手平臺的香餑餑
6月26日,小米YU7正式發布。
作為小米首款SUV,官方售價25.35萬起,三大版本選擇豐富。
發布當晚,3分鐘大定破20萬,1小時近29萬訂單涌入。一個月后,第一批車剛開始交付,但交付時間依然長達40周。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大部分人還在漫長的等待中。
可市場沒有等待。
在各大二手車平臺上,現車迅速成了稀缺資源,售價普遍高出1萬到2萬元不等。
懂車帝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在售的二手YU7車源已超過80臺,掛牌價普遍在35萬至39萬元之間。
其中Max版本尤為火爆。
作為對比,小米YU7新車售價為,標準版25.35萬元,PRO版27.99萬元,MAX版32.99萬元。
圖源:藍鯨新聞
目前,二手平臺上的YU7來源主要有兩種:
一是,部分專業車商在發布會當天就搶訂了首批現車,待車輛交付后立即加價轉手;
二是,二手車商從首批車主手中溢價收購后再次加價出售。
有車商就透露:“我也是加價收來的,到手差不多36萬,現在賣37萬,加價大約1萬元,我利潤大概也就這么多?!?/p>
這波生意能成,買家是關鍵。
有車商就表示:“有客戶不想等大半年的交付周期,直接加1萬多買現車,對他們來說時間比錢更重要?!?/p>
事實上,這場熱浪在YU7發布前就有征兆。
早在6月中旬,多個平臺就出現了“YU7短租”信息。價格五花八門,從日租1000元起步,最貴標到了6000元/天,常見報價3000元/天。
圖源:閑魚
另外,有賣家曬出與4S店銷售的聊天記錄稱“已鎖定首批配額”,有的則推出長租優惠套餐:租7天送1天,租30天享8折。
甚至,還有F碼搶單、代拍服務、提車儀式拍照等等,價格均在1000-10000元不等。
這些操作直接讓YU7從一款新車,變成了一件帶金融屬性的“稀缺商品”,每一輛車都帶著“預期價值”,提前炒熱,埋下交付后加價轉賣的伏筆。
而這一幕,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上演。
早在小米SU7發布時,也曾出現“加價轉訂單”“提車即轉賣”的情況,只不過那次更多是試探;這次YU7爆單,加價、炒租、短期套利則變成了半公開的商業模式。
所以,這次YU7的二手市場爆火,既有供不應求的現實,也有流量經濟的助推。
加價熱背后,小米的產能不足
這場二手市場的熱浪,表面看是黃牛和車商在制造饑餓營銷,但真正的起點,卻是小米自己“爆單未爆產”。
官方數據顯示,發布會后,YU7短時間內大定量超28.9萬臺,遠超預期。
雷軍也承認:“原本覺得YU7銷量只要比SU7好就行,拿到這么多訂單遠超想象?!?/strong>
但爆單之后呢?是漫長的等待。
小米APP顯示,YU7各個版本預計交付時間分別為,YU7標準版:預計57-60周;Pro版:預計49-52周;Max版:預計41-42周。
圖源:小米汽車
這意味著,從 下單時開始算,一年內,這輛車仍將長期處于“稀缺狀態”。
可中國消費者的耐心,一直都不太夠用。
手機、數碼、汽車等產品都在講求“即時滿足”,等待10個月,意味著在快節奏生活中喪失體驗感。
于是,一部分人開始尋找“時間的變現方式”。
對有些人來說,現車溢價1-2萬不算什么,尤其是汽車博主、自媒體玩家,搶先一步拿到車,就等于搶先一步拿到流量,測評、帶貨、廣告、品牌合作都能跟著上。
“花一萬買十萬曝光”,在他們看來是值得的內容投資。
更何況,YU7的產品力極強,直接瞄準特斯拉Model Y,動力性能卓越,續航超過800公里,配備激光雷達和英偉達頂級芯片,且標配豪華座艙配置。
圖源:小米汽車
這些特點讓消費者想要快速的駕駛YU7。
另外,在社交場景下,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個人價值的展示品”。
有網友就留言表示:“花3000租過一天SU7開去參加同學聚會,好幾個人問我是不是買了新車,這種被關注的感覺很滿足?!?/strong>
但現實是,產能不可能一夜暴漲。即便小米在北京新工廠大規模擴建,短期內仍難滿足數十萬訂單。
這也讓消費者產生焦慮和沖動。
寧愿付高價買現車,也不愿當“等等黨”。租賃市場應運而生,成為一種“先體驗,后買”的變通方式,哪怕日租高達3000元也有人愿意埋單。
總之,這不僅僅是汽車買賣,而是一場消費升級下,用戶需求和市場供給錯位引發的情緒博弈。
小米該不該“控盤”
面對瘋狂加價,有網友開始質疑:小米是否該對這種現象“動手”,限制黃牛套利,控盤市場?
我們先來看看,這其中危害。
首先,加價擾亂了價格體系,傷害了品牌形象。小米作為科技品牌,靠高性價比吸引用戶,價格透明是基礎。黃牛倒賣不僅抬高入門門檻,也讓消費者失去信心。
其次,黃牛和“內部名額”等灰色服務的泛濫,不僅損害公平,也損害普通消費者權益。官方雖多次辟謠F碼騙局,但炒作氛圍依舊。
圖源:閑魚
那么小米應當如何應對?嚴控黃牛是否可行?
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對二手車交易干預有限。過度干預可能招致消費者反感,也可能導致供應鏈壓力。
但不作為,又會放任市場過熱,助長投機心態,長遠看傷害品牌。
更關鍵的是,加快產能才是根本。只要產能跟上,交付時間縮短,溢價自然消退。小米也已投入巨資擴建新廠,未來產能釋放值得期待。
最后,小米還需加強對二手車市場的監管,打擊虛假信息,保護消費者權益。
這場搶籌背后,是小米汽車品牌成長的陣痛,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供不應求到理性競爭的必經階段。
YU7不只是汽車,它是一場關于時間、情緒和資本的搶籌游戲。
真愛粉被迫加價,等等黨望車興嘆,黃牛和車商在暗中較量。車未至,市場已亂,誰能笑到最后,還未可知。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理性等待和謹慎選擇,是避免陷入套利陷阱的唯一護身符。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本文首發于環球電商(ID:hqds36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