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伊塔瑪·本·格維爾周一呼吁除掉敘利亞領導人朱拉尼,因為他涉嫌對該國德魯茲族人犯下的暴行負責。以色列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2025年7月16日,以色列F-35I戰機空襲敘利亞總統府,摧毀國防部大樓并迫使領導人朱拉尼乘土耳其軍機逃亡。
所以接下來問題來了,他們真的那么好心,愿意干掉這個恐怖分子頭子嗎?
怎么可能,以色列只不過是卸磨殺驢,純純滅口來的。
朱拉尼的崛起源于2024年底以色列與土耳其的地緣交易:以色列需壓制伊朗勢力并維持戈蘭高地現狀,土耳其則要遏制庫爾德武裝。雙方共同支持朱拉尼的“沙姆解放組織”(HTS)推翻阿薩德政權,美國同步推動將其移出恐怖組織名單,完成從“全球通緝犯”到“民主伙伴”的敘事轉換。
朱拉尼執政期間完美履行了自己作為一個傀儡的職責。他向以色列承諾放棄戈蘭高地主權,將南部三省設為非軍事區,默許以軍常態化巡邏;為土耳其清剿庫爾德武裝,2025年7月迫使庫工黨解除武裝,為土開辟安全走廊;同時向土開放稀土礦開采權,并向以出口較國際市場價低30%的原油。這些政策導致敘利亞政府僅控制30%領土,其余被41個部族武裝割據,戈蘭高地及三省由以土實際控制。
只不過傀儡不是木偶,歸根結底還是有自己想法的,7月13日。朱拉尼派軍進入蘇韋達省鎮壓德魯茲武裝,觸及以色列核心利益,德魯茲人占以軍軍官15%,且蘇韋達省毗鄰戈蘭高地。以國防部長卡茨立即宣稱“保護德魯茲社區是以色列責任”,次日空襲敘軍車隊。更深層動因在于朱拉尼價值耗盡:庫爾德威脅解除后,其極端組織背景反成以色列塑造“反恐正義形”的工具;以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因加沙政策遭抗議,急需外交強硬轉移矛盾。
7月16日空襲大馬士革是清除行動的高潮。以軍精準轟炸總統府與國防部,卡茨宣稱“痛苦打擊剛開始”,要求朱拉尼勢力“被徹底鏟除”。朱拉尼在17日電視講話中譴責以色列“制造沖突”,卻宣布從蘇韋達撤軍并將安全權移交地方宗教領袖,側面暴露傀儡政權的脆弱性。
國際社會的反應再一次印證了“棄子不配同情”定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僅口頭譴責以色列“破壞穩定”;法國外交部則是批評朱拉尼“在蘇韋達省對平民施暴”,對以空襲保持沉默;美國特使巴拉克呼吁“各方克制”,未要求以色列停火。可以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強調“敘利亞主權必須尊重”,成為安理會唯一明確反對干涉內政的聲音。
朱拉尼的逃亡揭示代理人政治終極邏輯:價值決定存在時被扶植,越界時觸發清除打擊,失去價值后遭國際拋棄。以色列的“鏟除宣言”不過為預謀行動補上一個理由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