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卡被封了幾十張。”
“從上周就開始封了。”
“我們上周開始金融線影響最大,幾乎投訴就封,以前還可以白名單保命。”
“之前有封,但是沒那么厲害。最近很明顯”
最近幾天,見實會員群里討論最熱的話題,就是電話外呼行業的「封禁潮」。
金融、教育、大健康……這些靠電話外呼引流的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陣痛:封號、罰款,甚至客服團隊全員停擺。
有多個見實會員表示,他們做外呼最近被封得太厲害了,有的外呼團隊甚至被迫“全員休假”。更有甚者,還被大額罰款,有品牌被罰款金額月均5位數以上。
更糟的是,這一輪風暴,并不是暫時的收緊,而是監管的長期加碼——自315曝光之后,行業“灰度操作”被徹底擊穿。
這輪封禁,涉及的不僅是品牌,還包括各類虛擬號平臺、上下游服務商等。
那么企業還能怎么辦?外呼還能做嗎?或者說,外呼,接下來到底該怎么做?
01
金融、教育、大健康行業成“重災區”
根據見實社群的討論反饋,多個從業者提到:
金融(助貸、消金)、教培(成人英語、公考)、大健康(醫美、保健品)、房地產尾盤、汽車金融等成了此次打擊“重災區”。
這些行業由于高度依賴電話營銷和線索轉化,本輪政策收緊直接命中。企業普遍反映,三大運營商對于這類行業的電話外呼進行了重點限制,整體接通率大幅下滑,甚至出現100%攔截情況,投產比也下降了。
“對這些行業中的品牌,影響最大的就是業務邀約這個板塊。短期來看相關品牌的業務量和客戶好感度都會有明顯的下滑,獲客成本也會增加。”銘文鼎成科技創始人陳一銘和見實表示。
除了以上行業外,這次被重點打擊的「外呼行為」則是“高頻外呼和被投訴比較多”,陳一銘和見實提到了6種正在被打擊的范圍:
① 無授權外呼 ② AI 群呼轟炸 ③ 虛假主叫 / 改號軟件 ④ 非700號段商業外呼(2025年10月起全面禁止)⑤ “靜默呼叫”(接通 3 秒內無語音)⑥ 跨區漫游超30天且與備案地不符。
另一家電話外呼相關服務商告訴見實,被打擊的行業中,很多品牌表示無線路可用,但他們發現鞋服類等目前受影響并不大。還有品牌表示,其電話卡已被封了五六十張,甚至開始安排外呼團隊“集體放假”了。
02
“315”之后政策持續收緊
行業人士對于此次封禁潮的原因,多解讀如下:
“主要是政策收緊,延續了315后續加碼”、“315到現在就沒有消停過”、“ 這一輪被封 ,比較直接的原因就是315的直接點名,這是灰產透支造成的。”談及打擊原因時,多個服務商這樣表示。
如果把這次封號潮看作一場行業地震,那它的“前震”,其實早在今年315就開始了。
今年的315晚會重點曝光了騷擾電話、非法外呼的問題。(延展閱讀:)一些灰產鏈路過度透支,嚴重透支了用戶耐受度,最終招致行業性封堵。
315之后,監管部門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各地運營商清理“違規電話外呼”,推動行業自查自糾。從那以后,外呼行業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但很多人當時以為,這只是“節奏性收緊”,過段時間可能會松。
現實卻是,315之后,監管反而持續加碼了。此次封禁潮,被普遍認為是315整治的延續和強化。
“315曝光后就有消息說下半年會進行整治。雖然灰產是一方面,但核心還是投訴太多,影響太大。”南京美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孟超表示。
“假設投訴率>0.5% ,幾乎相當于‘全網業務就要停擺3個月’,這對企業的影響很大。當然這次打擊也涉及技術升級,比如AI語義識別和號碼健康度的評測體系。”陳一銘和見實這樣表示。
03
阿里小號下線成另一個風暴眼
這次事件除了給品牌帶來波及,還有各類虛擬號平臺、上下游服務商。
就在大家討論電話外呼封號時,行業同時還在熱議另一事件:阿里小號全面停服。
有網友近日在貼吧表示,阿里小號將陸續停止服務并下線,該網友曬出和阿里通信官方旗艦店客服的對話。客服表示,阿里小號全面下線的原因是因為運營商管控要求,但還未透露具體下線時間。
截圖來源:貼吧@神仙
阿里小號,其實是很多企業繞過外呼風控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微商、電商、醫美行業,常用阿里小號做引流電話。這樣既能保護主號不被封,也能降低被投訴的風險。阿里小號這次下線,直接讓不少團隊“失血”。
其實早在今年4月時,阿里通信就曾向用戶公告,因運營商政策調整,阿里小號服務將于2025年4月29日24時正式終止運營,所有小號將被回收,未使用余額自動退回。但據網友反映,4月份下線的是部分號段,受影響的用戶需要對自己綁定的各種賬號更新手機號碼。
此次網上熱議的阿里小號全網停服,雖官方說法是“運營商政策調整”,但行業普遍認為這是與整治外呼生態的策略同步。
除了對平臺的影響,此次事件對外呼相關服務商也有很大影響,其中不乏一些大家都知道名字的頭部服務商。
陳一銘還告訴見實,一些直播間,如“日租卡”之類的服務可能也沒了。以及按照最新的工信部通知,電銷企業需同時持有“呼叫中心業務許可證”和“多方通信服務許可證”,且資質需與企業主體信息嚴格綁定,資質不全的企業將會被退出市場。
04
企業接下來怎么辦?
一個新問題出現了,企業接下來怎么辦?怎么向合規、可持續的鏈路轉型?見實通過和行業人士討論,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四個動作:
一是業務流程更規范化。
如企業主動與運營商對接,進行外呼話術的合規備案,調整流程,減少誘導、強推等高敏感操作。以及完善資質,雙證備案。此外,進行號碼號段調整,比如遷入700商業號段(專用營銷號)。
二是做好數據合規以及外呼合規。
可以選擇靠譜的可信外呼通道,以及做好外呼留痕,數據留存,遵循個人信息保護政策。
三是優化自身的服務邏輯,比如選擇更合適的呼叫鏈路,優化話術和服務水準。
“目前比較好的解決思路是在規則之內做優化,重點是優化呼叫頻率和降低被投訴率。比如可以先短信或者線上確認客戶的外呼接收意愿,再合理安排呼出頻次,同時也能降低被投訴的概率。
再或者,在用戶進行注冊時,提前做一下授權和聲明,讓用戶對外呼的體感提前有所感知。最后也可以選擇可信的呼叫通道合作,迭代自己的外呼服務質量。”陳一銘這樣建議企業。
四是探索新的觸達鏈路。
在電話外呼受限后,有企業已經開始將目光轉向短信、企業微信、個微等鏈路,嘗試構建多渠道觸達體系。
不過,也有服務商認為這次事件對頭部的私域品牌是個利好。“營銷騷擾轉變為內容吸引和粉絲運營,其實利好那些頭部有私域的品牌。另外,灰產進入門檻會增加,小微企業采購成本增加,頭部依然能找到所謂的白名單和規避方法。”孟超這樣表示。
05
電話外呼還值得繼續投入嗎?
見實詢問了多個服務商,他們給出的答案是:
值得繼續投入。
“因為本質上電銷外呼并不會消失,而是開始進入合規時代。無論從哪個方面考量,這種方式在企業經營中都不可或缺。”陳一銘這樣表示,另外,他還建議企業要全面轉型。
比如在獲客上,放棄傳統粗放的電銷獲客思維,把心沉下來,認真打磨自己的產品和內容能力,通過自然流量和商業動作,去做客戶觸達。
然后把外呼方式,只用于服務履約或者客戶關懷。甚至在日常的客服與交付中,也去盡可能運用私域和AI結合的方式,提升客戶體感和有效轉化。這種效果可能會遠遠優于靠數量和靠運氣的傳統電銷。
另一個服務商也這樣建議:“純營銷屬性的電話外呼會造成騷擾,可借鑒做售后客服回訪等業務。”可見,如果電話外呼繼續做“騷擾式外呼”,確實沒有未來。但如果能轉向售后服務、會員關懷、客戶回訪,外呼依然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未來,外呼工具也將逐步從獲客轉向客戶維護,成為售后服務的一環,如預約確認、關懷回訪、會員維護。
對應地,行業也會經歷一場“陣地戰”的遷移:以前是電話先打出去,廣撒網;現在是用戶先進來,留下線索,企業再電話跟進。
打法邏輯徹底變了。電話外呼的角色,從“攻城”變成了“守城”,從拉新變成了維護。
同時,企業也不能再把增長寄托在“打電話拉人頭”上,必須回歸到真正的用戶經營上來,并轉向多觸點聯動:
建立自己的私域渠道,做長期關系;做內容種草,引導用戶主動留資;在用戶有意愿的情況下,再做后續溝通。
這一輪行業治理風暴,或正在重構新的行業秩序。
對此,你怎么看?你們的電話外呼近期有受影響嗎?歡迎評論區一起留言討論。
↘見實會員專享:
1、主題私享會:
2、報告獲取:
↘私域服務對接:
↘聯系見實:
此為見實CEO認證企業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