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晚間,瑞斯康達對外披露一則重要公告:年屆六十一歲的公司掌舵人李月杰因涉嫌信息披露違規,被北京市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這則消息猶如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再次激起了四年前震驚資本市場的"專網通信詐騙事件"的漣漪。
究竟發生了什么?讓我們回溯這段資本市場往事。
時間回撥至2021年5月30日,上海電氣發布公告稱,存在高達87億元的應收賬款無法收回。
這個消息猶如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倒下的牌,隨后瑞斯康達、國瑞科技、匯鴻集團、中天科技等十余家上市公司相繼披露遭遇相同困境。
經統計,涉案金額超過九百億元,創下中國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資金詐騙案紀錄。
這場驚天騙局的核心人物,正是神秘商人隋田力。
這位生于1961年的商界人物,僅有大專學歷背景,卻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15年軍旅生涯,4年政府機關工作經歷。
1998年毅然辭職下海經商,注冊成立首家個人企業。
按常理分析,這樣的從業經歷在商業領域并不突出,但隋田力卻成功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公眾形象。
他對外宣稱自己是北京某重點高校碩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甚至聲稱擔任過中國航天某院的高級工程師。
依托這些虛構的身份光環,隋田力開始在通信領域構建商業版圖。
他相繼設立上海星地通、新一代專網、航天神禾等系列企業,表面從事通信設備制造,實則構建起龐大的詐騙網絡。
其詐騙手法看似簡單,卻讓眾多上市公司深陷其中。
具體操作是:首先尋找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作為下游客戶,由這些客戶向上市公司采購所謂的"專網通信設備"。
客戶支付10%預付款,剩余90%待交貨后支付。
表面看似合規的交易背后,隱藏著致命陷阱:上市公司采購原材料必須通過隋田力指定的供應商,并且要全額預付貨款。
這種資金運作模式使上市公司成為墊資方。
他們需要全額支付原材料費用,卻只能獲得客戶10%的預付款,剩余90%需交貨后才能收回。
更關鍵的是,所謂專網通信設備根本不存在真實交易。
貨物在隋田力控制的企業間反復流轉,拆解重組、更換標簽,形成資金空轉。
這實質上是場擊鼓傳花的資金游戲,當資金鏈斷裂時,上市公司持有的只是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
李月杰領導的瑞斯康達正是在這種模式下陷入泥潭。
2018年,瑞斯康達面臨業績下滑壓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此時隋田力團隊主動接觸,拋出所謂"穩賺不賠"的合作方案。
被利益蒙蔽的李月杰指示旗下子公司深藍迅通參與其中。
最終導致2019至2020年間虛增營收6.3億元,虛增利潤1.1億元。
這些虛假利潤占公司同期利潤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2023年9月,中國證監會作出處罰決定:瑞斯康達被處以200萬元罰款,李月杰個人被罰款100萬元。
當時外界普遍認為事件就此終結,實則風暴才剛剛開始。
此后瑞斯康達經營狀況持續惡化。
2021至2024年間累計虧損達10.55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驟降34.89%。
曾經身家3.3億的上市公司掌門人,如今淪為犯罪嫌疑人。
7月8日公司股價跌停,市值蒸發數億。
需要指出的是,瑞斯康達并非最嚴重的受害者。
部分涉案企業已黯然退市,個別公司高管選擇結束生命,另有實控人至今處于失聯狀態。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始作俑者隋田力自2021年8月失聯后,至今下落不明。
其名下唯一上市資產僅為新三板掛牌企業,市值區區1.2億元。
而他造成的損失,高達九百億元之巨。
涉案企業高管多為商界精英,為何會被一個普通大專畢業生所蒙蔽?
歸根結底,還是四個字:貪婪作祟。
明知業務模式存在異常,清楚資金運作不合常理,仍選擇鋌而走險。
因為虛假利潤帶來的賬面數字太過誘人。
事實證明,該來的終究會來。
李月杰被采取強制措施只是開始,后續將有更多相關人員為當初的選擇付出代價。
這起震動資本市場的九百億元騙局,給所有市場參與者上了深刻一課: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財富,更不存在穩賺不賠的交易。
那些看似美好的商業機遇背后,往往暗藏著致命的深淵。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