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頻自媒體平臺,一個名為“Dia~meet Internet friends”的頻道,沒有亮眼的訂閱量,簡介里“自我咨詢”的說法看似普通,
圖片
圖片
直到有人點開那些標注著年月日的視頻,是一個荷蘭男子對中國女性的系統性羞辱與炫耀:數千條與中國女性的聊天記錄、未經打碼的面容、跨越多個中國城市的“約會”軌跡,
圖片
而他口中的“戰績”,竟高達7000多名中國女性
圖片
這場持續數年的鬧劇,撕開了一個令人不適的真相:一些在本國步履維艱的境外人員,正將中國當作滿足私欲的“狩獵場”。
1993年出生的Dia,人生軌跡始終纏繞著困頓。
母親患精神分裂癥,父母離異后被送進康復中心,自幼確診阿斯伯格癥的他在校園里飽受欺凌。
在荷蘭,他是約會軟件上無人問津的邊緣人,靠比特幣投機維生卻在2018年虧損50萬美元;
圖片
甚至需要借宿朋友父母家,靠參與自閉癥藥物試驗攢錢——這樣一個在故鄉舉步維艱的人,卻在中國找到了扭曲的“存在感”。
2019年,Dia通過語言交換軟件將目標投向中國女性。
圖片
憑借外國身份和蹩腳中文,從四川樂山的第一個約會對象,到青島街頭剛見面就摟抱的女性;
圖片
從把水果送到酒店床榻的女大學生,到自稱處女想托付第一次的蘭州姑娘;
圖片
從要求做艾滋病檢測的長沙女性,到明知他與別的女性約會她人仍投懷送抱的身影……
圖片
圖片
圖片
他的足跡遍布四川、上海、深圳、湖南、山東等多地,視頻里赫然記錄著與不同女性的聊天記錄、見面畫面,甚至包括已有男友、已婚者,乃至16歲的未成年人。
圖片
圖片
疫情期間滯留日本的他狂躁不已,抱怨“無法來中國約見”,換用新的社交軟件繼續糾纏;
圖片
2024年初,重踏中國土地后,他的第一站仍是與女性在酒店會面,甚至在視頻里嘲諷中國男性“嫉妒他的外貌”。
更令人發指的是他對隱私的踐踏。
他從不給視頻里的女性打碼。那些未經修飾的面容、私密的對話,被他當作“戰利品”標上年月日,展示給海外觀眾。
當有人質疑時,他竟威脅要把更多內容發到色情網站:“不露臉,故事就講不下去?!?/strong>
有女性在事后才發現,自己被偷拍的畫面成了他向海外觀眾炫耀“中國女性易上手”的素材。
Dia在視頻里得意宣稱“和7000名中國女性聊過天、約過會”,即便有人質疑“榨干他也湊不齊這個數”,
但從他展示的聊天記錄、行程軌跡和不同城市的約會視頻來看,“批量獵艷”是不爭的事實。
他甚至自曝第一個約會對象就沒戴安全套,還曾在留言區承認感染艾滋病,后來又翻供曬檢測報告,這種反復無常更添可疑。
這起事件刺痛人心,并非要否定所有跨國交往。
反對這種人,絕不是否定所有外籍人士。
中國的開放包容,歡迎的是真誠交流的朋友、合法工作的人才,而非抱著投機心理的劣跡者。
但Dia的存在,撕開了一個殘酷的現實:部分人對“外國身份”的過度濾鏡,正在成為被利用的漏洞。
那些被卷入其中的中國女性,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被所謂“異域魅力”吸引,有的甚至付出了真心,卻不知自己早已成了他人視頻里的“素材”。
當Dia在海外平臺炫耀“戰果”時,傷害的不僅是個體,更是對群體尊嚴的踐踏。
圖片
真正的平等交往,從不需要“仰視”或戴著“濾鏡”。
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尊重、真誠、守住底線,都是關系的前提。
將“外國身份”等同于“優秀”,將“跨國接觸”當作“炫耀點”,最終可能淪為他人的獵物。
只有清楚認識自己和對方,相遇才能是平等尊重的,而不是一場虛假的利用。
材料來源:今日澳洲APP、今日悉尼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