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韋帕”過后
廣東的海灘上
驚現大量貝類海鮮
不少街坊“趕海”
實現“爆桶”“海鮮自由”
昨天(7月21日),在深汕特別合作區鲘門鎮的海灘上遍地海鮮,居民冒雨趕海撿到“爆桶”。
有居民表示:下雨也抵擋不住熱情,人手必備一個桶。撿不完根本撿不完……就這樣實現了海鮮自由!
社交平臺截圖
評論區“哇”聲一片
“吃貨表示羨慕”“根本吃不完”
還有網友稱
“現在出發,還來得及不?”
“下個臺風提前2天過去蹲點”
緊急提醒:
臺風“吹”來的海鮮盡量不要吃
盡管被臺風“吹”來的海鮮十分誘人
但臺風剛過就急著趕海的行為
還是隱患重重
對此,有網友表示
臺風剛走,浪是最危險的
本地人知道如何規避
外地人最好不要去參與
專家提醒,這些生蠔盡量不要吃。因為這些生蠔可能攜帶大量污染物和有害物質,部分海鮮可能存在變質的情況,食用風險高。
央視提醒:臺風過后,近岸的海水中可能還會出現一些危險的海洋生物,比如:水母、海膽和海蛇等,其毒液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臺風帶來的遍地海鮮也盡量不要食用,因為這部分海鮮的新鮮程度不能保證,可能被海水長時間浸泡、陽光直射,可能出現變質的情況。
“趕海”時如何保護自己?
專家提醒
“趕海”時盡量戴上手套
避免被魚蝦等刺傷
有人曾在清洗海魚時
不慎被魚刺扎傷右手手指
引發“創傷弧菌”感染
進了重癥監護室
點擊圖片查看往期報道
出發趕海之前
請記住以下幾點
1.注意潮汐變化,提前查閱當地的潮汐時間表;
2.警惕復雜的水文環境,不要貿然前往深水區域,以免發生意外;
3.有淤泥、濕滑海草的時候一定要格外小心,要注意暗溝;
4.不要隨意觸碰和食用不知名的海洋生物,接觸蝦蟹貝類等海產品時最好戴上手套;
5.避免在海水中受傷或將已有的皮膚傷口暴露在海水中;
6.穿著適合的防水鞋,以防滑倒和被尖銳物劃傷,一旦被蟹腳、蝦刺等刺傷,要及時用清水沖洗傷口,并進行消毒。
同時
“趕海”也要遵守相關規定
避免誤入生態保護區
根據《廣東省森林和陸生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禁止違反規定在自然保護區進行砍伐、放牧、獵捕、捕撈、采藥、開里、燒荒、開礦、采石、挖沙等活動。
根據《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第十五條:在海洋自然保護區內禁止非法捕撈、采集海洋生物及其他任何有損保護對象及自然環境和資源的行為。對自然保護區造成破壞的,可以處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搜指仔”提醒大家
臺風過境之后
危險尚未完全消除
海邊風高浪急
切勿盲目“趕海”
**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來源 | 第一現場、廣州日報、幸福福田
編輯 | 趙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