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業餐飲網 三水
又一中式連鎖快餐進軍咖啡!
近日,有網友發現,超意興在濟南開出一家新店。除售賣常規快餐產品外,店內還悄悄上線了自有咖啡品牌“X.Coffee興咖啡”。
目前僅有拿鐵和美式,主打“手沖制作”,售價7-10元。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也布局過咖啡業務,并推出了“老鄉茶咖”。
中式連鎖快餐開始入局咖啡賽道背后,究竟有何考量?
中式快餐+咖啡,會是未來餐飲行業的新趨勢嗎?
超意興開“興咖啡”,賣拿鐵、美式!價格7-10元
咖啡店加賣快餐產品早已不是新鮮事。
今年以來,Tims咖啡上線“輕體貝果堡午餐盒”系列,Manner推出拌飯等午餐產品,庫迪也在北京試點賣盒飯和鹵味快餐……越來越多咖啡品牌正通過快餐搶占午餐場景!
但中式連鎖快餐“反向跨界”到咖啡賽道的,目前僅老鄉雞和超意興兩家。
“會不會出把子肉拿鐵”“越來越有‘超級意大利復興餐廳’的既視感”“吃把子肉喝美式,解膩”……超意興咖啡尚未對外營業時,就已經激起了不少顧客的期待。
1、走“店中店”模式,主打“大紅大綠”風,綁定快餐基因
近年來,“店中店”模式在餐飲界熱潮涌動。
其中既有庫迪、Tims天好咖啡等以“寄生”方式,通過將常規店植入其他合作伙伴門店,以此擴大市場覆蓋范圍的,也有茶顏悅色、便利蜂等單獨在原門店辟出一塊空間專注咖啡業務的。
超意興的“興咖啡”便是后者。7月,超意興在濟南齊興路開出一家新店。職餐記者了解到,這家門店面積超1000平,是超意興目前在濟南最大的門店,店內整體風格與菜品類型與其他門店相差不大。
但面向用餐區域,店內單獨設置了一個咖啡吧臺,以紅綠色為主要標識,里面備有咖啡制作設備與冷飲冰柜等,顧客用餐時能夠直接看到“X.Coffee興咖啡”的標識。
通過店中店模式,大幅降低了企業試錯成本,并讓子品牌分享到母品牌流量紅利,建立強認知,將“超意興”與“興咖啡”緊密綁定在一起。
2、主打手沖制作,僅售賣拿鐵和美式,價格7-10元
與7-11、幸運咖剛做咖啡時一樣,興咖啡目前僅售賣拿鐵和美式兩款產品。
這一方面與拿鐵美式在市場上擁有高認知度,便于消費者接受有關,另一方面也是供應鏈壓力所致。據門店店員透露,目前興咖啡的原材料、豆子等都是自選,只有美式和拿鐵兩款咖啡產品。
制作上,興咖啡避開了更快速的機械化標準出品,強調手沖現做!據了解,店內有專門從韓國進修的咖啡師,未來還將引進專業咖啡師制作手沖咖啡。
價格上,其延續了超意興一貫的平價風格,美式咖啡7.9元/杯、拿鐵咖啡8.9元/杯,生椰咖啡和手沖咖啡均9.9元/杯,整體保持在7-10元,日售100+杯!
中式快餐+咖啡,是一門好生意嗎?
今年,中式快餐賽道的競爭持續白熱化。尤其是外賣補貼大戰以來,各大品牌如履薄冰,知名品牌嘉和一品創始人劉京京因不堪其壓,一度親自下場炮轟質疑。與此同時,庫迪咖啡等咖啡巨頭不斷跨界入局,忙著在快餐市場搶灘占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超意興盯上咖啡業務,能否成為品牌破局的好生意?
1、咖啡大眾化趨勢下,超意興意欲踩準市場節奏
超意興 “發力” 咖啡業務背后,是對咖啡大眾化趨勢下的一次精準布局。
有數據統計,2025年中國咖啡產業市場規模預計突破萬億大關。尤其在幸運咖、瑞幸、庫迪先后發起低價風暴后,咖啡早已走出 “小眾輕奢” 圈層,成為大眾化、日常的消費品。
價格上,咖啡的消費門檻從三四十元的高位拉至十元區間,曾經不可高攀的產品變得觸手可及;
渠道上,咖啡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甚至是偏遠小縣城,不再成為寫字樓白領的專屬象征。
而超意興布局咖啡業務,或許是希望抓住咖啡大眾化這一大趨勢下的新機遇。
一方面,作為平價中式快餐品牌,超意興覆蓋的客群包括學生、上班族、社區居民,本身具有廣泛性,與咖啡日漸大眾化的人群相匹配。
其次,7-10 元的定價,精準踩中了大眾對 “平價咖啡” 的心理預期,顧客僅用一杯奶茶的價格就能買到手沖咖啡的消費體驗,容易讓人產生購買欲望。
換句話說,超意興選擇咖啡賽道,是順應咖啡從 “精英消費” 向 “大眾敘事” 轉變的大趨勢,企圖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2、產品、場景上不匹配,中式快餐做咖啡并不容易
當下很多品類都在向咖啡跨界,例如烘焙界的鮑師傅、好利來,面食界的袁記云餃等均涉足過咖啡業務,但從實踐結果來看,跨界咖啡并非易事。
尤其對中式快餐而言,中式快餐與咖啡的融合,需要面對產品搭配、格調沖突、場景匹配的問題。
首先在產品搭配上,比起漢堡、烘焙等產品與咖啡存在的天然搭配屬性,以超意興為代表的中式快餐,無論從午餐時段的把子肉、四喜丸子等重口味、飽腹感菜品,還是早餐的包子花卷等面食,都與咖啡苦澀的味覺體驗相違和,以至于在消費端很難形成“吃把子肉+喝咖啡”的用餐習慣。
其次是格調的沖突,咖啡與中式快餐在環境氛圍的追求上有著很大差異,中式快餐主打高效與便捷,超意興該門店從密集的桌椅布置,到相對簡單的陳設,幾乎都和精致不沾邊,這與咖啡強調的休閑舒適、社交性存在沖突。
另外在消費場景上,咖啡聚焦休閑場景,其主打的只有社交和外帶兩種模式,但目前超意興的咖啡無論從產品還是環境上,都未找到明確的消費場景,既做不到正餐化,同時又不夠休閑。
這些多方因素的不匹配,造成中式快餐在做咖啡存在著不可避免的難題,與此同時咖啡行業本就激烈的競爭,讓外來者想要搶占市場變得極其困難。
這或許也是老鄉雞的“老鄉茶咖”至今未大規模推廣的關鍵所在。
總的來說,中式快餐在咖啡領域的跨界能否成功,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職業餐飲網小結:
當超意興在門店嵌入咖啡吧臺,當庫迪、Tims們反攻快餐腹地,這場看似突兀的品類碰撞,實則是餐飲業內卷高壓下的破局突圍。
近年來,餐企從流量爭奪到場景廝殺,從價格鏖戰到體驗比拼,最終又深陷價格泥潭,包括超意興在內的不少品牌都在調整產品線、跨界新賽道,不斷尋求新的機會。而咖啡作為穿越周期、為數不多保持增長的品類,自然吸引了不少關注。
但是,當不少“外來品類”在跨界咖啡中折戟,透過這一市場切口,我們也得以窺見跨界背后的真相——它并不是簡單的品類疊加游戲,而是以用戶為核心,產品與場景是否能在既有品類與跨界品類之間融合共處的問題。
畢竟,餐飲的本質不僅在于差異,還在于包容。
主編丨陳青 統籌 | 楊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