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街頭這兩天突然多了些藍白配色的新能源車。 不是電動車,是燒氫氣的! 7月25日起,呼包鄂三地將同步啟動氫能公交示范線。
首批30輛燃料電池車已運抵鄂爾多斯加氫站。 這背后藏著更大的棋局。 自治區剛發布的氫能裝備方案里,三城分工明確得像蒙古象棋。
呼和浩特主攻研發,包頭專造儲氫罐,鄂爾多斯負責制氫設備。
草原鋼城包頭甚至要量產氫能重卡——拉煤車以后改喝氫氣! 交通網也在悄悄變樣。 擱置多年的包鄂城際鐵路終于拿到施工圖。
162公里軌道后天開建,2027年坐高鐵1小時橫穿三城。
現有的呼包動車將加密至20分鐘一班,票價可能比奶茶還便宜。 產業轉型的陣痛躲不過。 鄂爾多斯煤礦工人老張最近在學設備維護。
"總比徹底失業強",他盯著氫能培訓手冊直撓頭。
三城高耗能產業要砍掉三成產能,但新增的綠氫崗位能補上缺口。 爭議聲像沙塵暴一樣沒停過。
有人質疑:"草原搞工業,生態不要了?" 官方數據給出答案:新建項目必須配套光伏制氫,碳排放直降40%。 蒙西電網還承諾,每度電里綠電比例三年內提到60%。
更實在的變化在菜市場。
冷鏈物流車全換成氫能的后,牛羊肉運費每噸省了200塊。 包頭稀土研究院的儲氫材料專利,能讓燃料電池成本砍半。 這場變革像勒勒車換成了火箭。
但牧民巴特爾擔心:"別光顧著跑,把傳統跑丟了。
" 他的顧慮不無道理——三城規劃里確實沒提如何保護游牧文化。
未來三年最關鍵。 要是氫能產業鏈真能成型,內蒙古可能改寫全國能源版圖。 可要是卡在技術瓶頸上,投進去的600億就打水漂了。
您覺得草原三城該押寶氫能嗎? 評論區聊聊,哪些變化您最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