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十二):唐文宗
29.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原名李涵,唐朝第十五位皇帝(826―840年在位),唐穆宗李恒次子,母為貞獻皇后蕭氏。
(1)早年經歷
李昂本名李涵,為唐穆宗李恒第二子、唐敬宗李湛之弟,母為貞獻皇后蕭氏。生于元和四年(809年)十月十日(11月20日),此日后來被定為慶成節。長慶元年(821年),受封江王。
(2)被立為帝
寶歷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宦官劉克明等殺死唐敬宗,偽造遺旨,欲迎唐憲宗之子絳王李悟入宮為帝。兩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謙又指揮神策軍入宮殺死劉克明和絳王李悟,擁立李昂為帝,改年號為“太和”。
滄景節度使李全略之子李同捷竊取兵權,謀求承襲父職。太和元年(827年),朝廷舉兵討伐,但戰事拖延日久。太和二年(828年),李同捷投降,滄景之亂平定。
李昂在位期間,朝臣分為牛、李兩派,各有朋黨,互相攻擊,眾多清廉有志之士都成了黨派之爭的犧牲品。官員調動頻繁,政權以至于皇帝的生死廢立全操縱在宦官的手中。
太和五年(831年),李昂與宰相宋申錫暗中策劃除掉宦官,但是被王守澄及其門客探聽出來,誣告宋申錫謀立漳王李湊。李昂中計,宋申錫被貶死。
李昂一心想鏟除宦官勢力,奪回政權,便從下層分別提拔了鄭注、李訓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為心腹。李昂采納鄭注等人的建議,首先利用宦官之間的矛盾,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衛軍,以削弱王守澄的軍權。接著,又削去王守澄的兵權,下令王守澄飲毒酒自盡。這時,鄭注已經被任命為風翔節度使,李昂決定由鄭注挑選幾百親兵,趁下葬王守澄全部宦官去送葬時,將他們斬盡殺絕。李訓為了搶功,乘鄭注去風翔搬兵之時,又與李昂商定改變原有計劃,先下手殺盡宦官,再逐走鄭注。
要誅除掌握禁軍實權的宦官,就必須有一定的武裝力量。李訓舉戶部尚書王璠為太原節度使、大理卿郭行余為邠寧節度使,希望兩人在赴鎮之前,先召募若干兵卒,助除宦官;又以京兆少尹羅立言權知府事,太府卿韓約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刑部郎中兼御史知雜李孝本權知御史中丞,由他們羅致一些吏卒以誅宦官。
(3)甘露之變
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朝于紫宸殿時,金吾大將軍韓約奏報左金吾仗院內石榴樹上夜降甘露。李訓等建議:天降祥瑞,又近在宮禁,皇帝宜親往一看。于是,李昂前至含元殿,命宰相和中書、門下省官先往觀看。官員們回來,奏稱疑非真甘露。李昂乃再命宦官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志弘(一作弘志)等,帶領宦官去察看。
仇士良等至左金吾仗院時,見韓約驚慌失措,又發現幕后埋伏了武裝士兵,慌忙退出。李訓等本想以觀看甘露為名,將宦官誘至金吾仗院,一舉而殲滅之,這個計劃失敗。宦官退到含元殿,迫使李昂乘軟輿入內宮。李訓急呼金吾衛士上殿保駕,一面攀輿高呼“陛下不可入宮”。金吾衛士數十人和京兆府吏卒、御史臺人約五百人登殿奮擊,宦官死傷數十人。但這時李昂叱責李訓,宦官也已將李訓打倒在地上,抬著李昂進入宣政門,將門關閉,朝臣一時驚散。李訓見事不濟,出宮單騎走入終南山佛寺中。宰相王涯、賈餗、舒元輿不明真相,退到中書省等候文宗召見。
宦官挾持李昂退入內殿后,立即派遣神策軍五百人,持刀出東上閣門,逢人即殺,死者六七百人。接著關閉宮城各門搜捕,又殺千余人。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王璠、郭行余、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先后被捕殺。事發時,鄭注正率親兵五百人赴長安,中途知事敗,返還鳳翔,也被監軍殺死。上述諸人都遭族誅,更多的人被牽連而死。經過這次宦官的大屠殺,朝列幾乎為之一空。
事變以后,李昂被宦官軟禁。國家政事由宦官專權,朝中宰相只是行文書之職而已。宦官氣勢凌人,威脅天子,藐視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文宗對此一籌莫展,只是飲酒求醉,賦詩遣悉。他對當值學士周墀慨嘆,自己受制于家奴,境遇不如周赧王、漢獻帝,不禁凄然淚下。周墀聽了也伏地流涕。
當宰相鄭覃、李石對宦官們指出李訓、鄭注也是宦官所引薦,昭義軍節度使劉從諫上表為王涯、賈餗鳴冤并斥責仇士良后,仇士良有所忌憚而收斂,文宗君臣也得以行使一些權力。
(4)患病去世
文宗曾有意立敬宗長子晉王李普為太子,但李普夭折,文宗追封其為悼懷太子。后立自己的長子李永為太子。
莊恪太子李永死后,文宗曾立敬宗幼子陳王李成美為太子,但未行冊禮就病重了。
開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郁成病,不能下床,便命樞密使劉弘逸、薛季棱叫來宰相楊嗣復、李玨二臣,囑咐他們輔助太子監國。仇士良、魚弘志得訊,于當天晚上就偽造遺詔,廢太子為陳王,立潁王李炎為皇太弟,負責處理軍國大事,并帶李炎登上朝堂接見百官。李昂聞知也無可奈何,群臣更是沒人敢反對。
正月戊寅(初一),文宗皇帝身體不健康,沒有接受百官朝賀。史料原文“五年春正月戊寅朔,上不康,不受朝賀。”唐朝慣例,每年元旦皇帝要親臨大殿接受百官朝賀。正月辛巳(初四)(840年2月10日),李昂帶著無限的惆悵,崩于長安大明宮太和殿,享年三十二歲。謚號元圣昭獻孝皇帝,廟號文宗,葬于章陵。
(5)為政舉措 ①政治
李昂在位時期,不好女色、勤勉聽政、厲行節儉,革除奢靡之風,下令停廢許多勞民傷財的事,致力于復興王朝,在唐朝中后期諸帝中頗為勤政。但他雖能勤勤勉勉、宵衣旰食,但自身缺乏治國的才干,最終也無法消除禍患。
②軍事
太和元年(827年)至太和二年(828年),李昂派兵討伐橫海鎮的李同捷之亂。
(6)文學成就
李昂為人恭儉儒雅,聽政之暇,博通群籍。曾經說:“若不甲夜視事,乙夜觀書,何以為人君。”每到策試進士,常常自擬題目。得到舉試文人作品后,又親自披覽吟詠,終日忘倦。李昂常請學士討論經義,較量古今。并喜歡與宰相討論詩的工、拙,常吟誦杜甫的詩作《曲江》。李昂本人也擅長作詩,尤其喜作五言詩。王讜在《唐語林》中評價:“文宗好五言詩,品格與肅、代、憲宗同,而古調尤清峻。”《全唐詩》存其詩6首、聯句2句。
(7)軼事典故
一次,李昂將在南郊舉行祭祀。事前,有官員進獻相撲的藝人,讓他們為李昂專場表演。李昂說:“我正在清修齊戒,怎么適合觀賞相撲之戲呢?”左右的人說:“以往都有這種舊例,而且他們已經在宮門外恭候。”李昂認為:“這大概是要領取賞賜。讓他們面向外表演一下,就給他們賞賜吧,然后命令他們離去,我就不去了。”
又有一回觀賞斗雞,有優伶一直稱贊雞又大又好。李昂說:“雞既然這么好,就賞賜給你好了。”
一次,李昂在便殿召見六位學士,說起漢文帝的節儉,便舉起自己的衣袖說:“這件衣服已經洗過三次了。”學士們都紛紛頌揚其節儉品德,只有學士柳公權閉口不說話,李昂留下他,問他為什么不說話,柳公權回答說:“君主的大節,應該注意起用賢良的人才,黜退那些不正派的佞臣,聽取忠言勸戒,分明賞罰。至于穿洗過的衣服,那只不過是小節,無足輕重。”當時周墀也在場,聽了他的言論,嚇得渾身發抖,但柳公權卻理直氣壯。李昂聽后,稱贊他有諫臣風度,次日便下旨授柳公權為諫議大夫兼知制誥,仍任翰林學士,負責撰寫詔書。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