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在眾多革命夫妻中王光美和劉少奇可謂是不少人的“愛情標桿”,他們二人都奔赴在革命第一線,王光美身為富家千金卻甘愿放棄讀博機會投身革命。
在初次相遇時劉少奇就被她深深吸引,兩人從結婚后也一直伉儷情深,哪怕后來劉少奇被人誣陷,王光美卻始終信任他。
在劉少奇離世后王光美也為他四處奔走,并按照丈夫的遺愿將他的骨灰撒進大海,盡管心中萬分不舍,她也選擇尊重丈夫,你見過劉少奇海葬時的畫面嗎?
這張照片拍攝于1948年,這一天對于兩人來說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天,此時兩人剛剛結婚手挽手走出大門,看上去幸福又溫馨。
在劉少奇的眾多照片中這也是他為數不多展露笑顏的照片,由此可見,他對于這段婚姻十分滿意,對于王光美也是珍愛至極。
雖說在此之前劉少奇經歷過婚姻,還有孩子但是王光美卻并不介意,和他結婚后也一直將前妻的孩子視若己出,她的付出也在不知不覺中感動了孩子們。
婚后無論經歷多少風雨,兩人都不曾分開,哪怕經歷千難萬難兩人也能相伴度過,21年的相守卻在劉少奇生命的盡頭造就了一段遺憾。
這張照片是1960年劉少奇和王光美帶著孩子們在北戴河度假時拍攝的,此時一家人在一起十分開懷,雖說在一眾孩子里有幾位并不是王光美親生,但她仍然用愛去溫暖他們、照顧他們。
孩子們一句“媽媽”就是對王光美最好的認可和信任,因為她的溫暖和無私,劉少奇一家的生活才會如此和諧美滿。
然而這樣的幸福生活并沒有持續多久,王光美遭人陷害從而入獄12年,唯一能夠支撐她活下去的勇氣,就是出獄后能夠和丈夫孩子重新團聚。
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在獄中等到的卻是劉少奇離世的消息,在這之后的時間里,支撐她的就變成了要為丈夫平反的信念。
這張照片是王光美和劉少奇剛剛結婚不久,兩個孩子和她們站在一起拍攝了這張珍貴的照片,雖說看似和孩子十分親昵,然而這兩個孩子都不是王光美親生的。
能夠展現出這樣親昵的照片也足以說明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王光美所付出的真心和時間都是巨大的,小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你對他的好,哪怕嘴上不說,心中也會牢牢記下。
王光美在婚后將孩子們和丈夫的起居生活安排得十分妥當,這段時期也是夫妻二人難得的閑暇時光,婚后不久劉少奇就開始投入工作,陪伴家人的時間也慢慢變少。
直到1969年11月12日,劉少奇去世,他的死訊一直被人壓著,就連妻兒都不知曉,這也導致劉少奇臨終前都未曾見到家人。
劉少奇對于共產黨的忠心是“天地可鑒”,對于革命的付出也是巨大的,因此在黨內他也有許多知心朋友,其中一位就是宋慶齡。
這張照片拍攝于1957年劉少奇和王光美正在上海視察,得知宋慶齡也在上海后三人就相約在一起,這才有了這張珍貴的留影。
而劉少奇和宋慶齡的友誼在1935年就結下了,當時正值劉少奇的前妻因公犧牲,年幼的孩子無人照料,宋慶齡知曉此事后就開始默默資助他,并且時刻關心孩子的成長問題。
劉少奇在多年后也知曉了此事,在他心中對宋慶齡的感激之情是難以言喻的,因此后來兩人也成為了至交好友。
王光美在成為劉少奇夫人以后全身心的支持他的工作,宋慶齡對她也十分贊賞,兩人在私下也是好朋友,尤其是在1963年,王光美首次陪同劉少奇出訪東南亞時因為不知如何打扮,因此還曾請教過宋慶齡。
對于王光美來說在與劉少奇結婚后她所學到的知識是十分豐富的,在劉少奇革命斗爭期間,她也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因此夫妻二人的關系一直非常好,這張照片就是兩人出游時所拍攝的,夫妻對望雙眸中盡是對彼此的欣賞與珍愛。
由此可見當王光美得知劉少奇孤零零的離世時內心又該多么悲痛和不舍呢,雖說那時王光美也在獄中,但孩子們在外也遲遲沒有父親的消息。
幾年的時間劉少奇身在何處、是否還活著,家人都并不知情,直到1972年,劉少奇離世的消息才被公布出來,而此時距離他離世已經過去了三年的時間。
在1979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復查劉少奇一案,最終經過詳細調查確定劉少奇的所有罪名均屬于誣陷,在平反之后同年的3月5日,就秘密派人前往了劉少奇離世地開封,并取回了他的骨灰。
而王光美見到丈夫的骨灰卻是在1980年,王光美在子女的陪同下終于迎回了丈夫的骨灰,并在鄭州人民會堂為劉少奇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這張照片就是追悼會現場拍攝的,劉少奇的黑白畫像擺放在會堂的正中,整個會堂的布置都是以黑白灰色調為主,展現出了莊嚴和肅穆。
為了紀念劉少奇,整個儀式過程中還進行了“換盒”,將骨灰放入新的骨灰盒后,舊的骨灰盒就帶回了北京,并且交由中國歷史博物館保存起來。
整個現場到場的官員共有1500多人,會場內外敬獻的花圈共有153個,這足以說明劉少奇在大眾心中的地位。
在悼念會結束以后,劉少奇的兒子劉源捧著父親的骨灰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在她們身后劉愛琴等人扶著劉少奇的遺像,劉平平和劉亭亭則是抬著花圈和一眾送葬隊伍一起走出了會場。
照片中王光美的神情十分黯然,她全然不敢相信丈夫已經離開了自己,面對眾人的勸慰她也只能強撐著身體,陪著丈夫走完這最后一程。
在送葬隊伍轉移的過程中,靈車也是披著黑紗懸掛著劉少奇的畫像,為了確保安全,護送靈車的隊伍除了7輛摩托車護衛以外,還有駕車的警察。
道路兩旁也都是為劉少奇送葬的鄭州市民,根據統計送葬的市民人數高達2萬多名,這也是民眾對這位忠骨之士的不舍與緬懷。
雖說王光美對丈夫十分不舍,但是還是遵守丈夫的遺愿將他的骨灰海葬,這張照片就是迎取劉少奇骨灰的專機此時已經抵達了北京。
劉源捧著父親的骨灰顯得十分悲痛,王光美則是在一旁向前來送葬的人們表示感謝,此時他們正準備乘坐專機前往青島海區揮灑劉少奇的骨灰。
飛機在1980年5月19日上午9.30分離開了北京,在10.25分抵達了青島流亭機場,為給劉少奇默哀,機場下降半旗,并響起了哀樂。
海軍司令部、北海艦隊的領導們也都紛紛前往機場迎接,在抵達港口之后王光美和子女就帶著劉少奇的骨灰登上了軍艦。
在軍艦的上方還懸掛著“劉少奇同志永垂不朽”的橫幅,并且還有數百名海軍、陸軍指揮員等都紛紛臂纏黑紗,脫帽以示莊重。
隨著軍艦緩緩駛離港口,軍艦上也響起了哀樂,并且鳴炮21響,整個送葬的過程全都是按照國家元首級別的規格和待遇進行的。
在軍艦抵達劉公島海域以后,王光美也抱著劉少奇的骨灰前往了甲板準備完成最后的揮灑儀式。
可無論先前表現得多么鎮定,在最后的時刻王光美還是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這位陪伴了自己幾十年歲月的愛人就要永遠離開自己了。
王光美緊緊抱著劉少奇的骨灰帶不肯撒手,將頭緊靠在骨灰帶上就仿佛是最后一次依偎在愛人的身邊,見到母親如此悲痛,孩子們也無法強忍悲痛的情緒,紛紛靠在母親身邊痛哭起來。
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場的所有人都神情黯然,失去親人的痛苦是難以掩藏的,更何況此次別離后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永遠“失去”,王光美難舍愛人也是情之所起。
在短暫的悲痛之后王光美還是收起了心緒準備完成丈夫的遺愿,在孩子的幫助下她走到欄桿邊上灑下了第一把骨灰。
可照片中她已經痛苦到“扭曲”的臉龐依然證明了她對劉少奇的不舍,對這段感情的難忘,隨后她捧起一把骨灰交給了小女兒劉瀟瀟,由她揮灑出第二把。
失去父親的她早已淚如雨下,在她灑下骨灰時還不舍的叫著“爸爸”,對于子女來說父親的愛雖然嚴苛但卻從未缺席,一旦失去悲痛之情宛如錐心之痛。
劉瀟瀟揮灑之后子女和親屬依次進行了散撒,和骨灰一起落入海中的還有人們為劉少奇準備的鮮花,一次次拋灑,一聲聲痛哭,此時海洋的呼嘯聲都顯得十分莊嚴。
當順利完成儀式以后海軍首長就下達了返航的指令,王光美和子女不斷地回頭,曾經和劉少奇在一起的點滴微末也在腦中不斷閃現。
作為父親,劉少奇用自己的堅韌告訴子女,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并不可怕只要堅持、只要拼搏終有云開月明的一天。
作為愛人,他的陪伴和感情讓王光美終生難忘,他們雖然約定攜手終生但最終卻沒能長相守,劉少奇離世時妻子沒能陪在身邊,無論是對他還是王光美來說都是此生最大的遺憾。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劉少奇骨灰散撒青島:按國家元首級別 鳴炮21響 2010年02月1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