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塌房,他“塌墳”。
嘴里說著“全家沒有外國籍”,結果剛離世一年多就蹦出3個美國籍私生子。
生前是商界大佬美名遠揚,現今卻被拉出來嘲弄。
宗慶后一生的努力和奉獻,仿佛一夜之間被推翻,再也沒有任何價值。
但實際上,他除了這點私生活,還真沒啥可以詬病的。
作為家里的老大,宗慶后從小就很有奉獻精神。
他的父親因為在南京政府做過職員,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壓根找不到工作。
母親原本是家庭主婦,為了養家不得不出來工作。
宗慶后曾在采訪時說,“母親靠一個月40塊的工資養活了全家”。
家里條件差,宗慶后和弟弟妹妹根本吃不飽。
為了改善家里的困境,原本成績優異的他17歲輟學,開始幫家里賺錢。
十幾歲的少年,偷偷倒賣針頭線腦、飲料和日用品。
賺來的差價他全部交給母親,每一個弟妹都沾過大哥的光。
1963年,街道鼓勵知青們下鄉。
宗慶后當時沒有工作,心想“自己下鄉的話就可以省下家里的口糧”。
于是申請去了最艱苦的馬目農場。
一個從未干過體力活的少年,在農場挖鹽、曬鹽、挑鹽。
因為皮膚嫩,沒干過體力活,他的肩膀爛了結痂,好了再爛,直至形成老繭。
皮膚在長期的暴曬下,更是褪了一層又一層的皮。
因為干活積極,他第一年就被評為“上山下鄉積極分子”。
第二年,宗慶后又被調到紹興茶場工作。
在這里,他種茶、割稻、燒窯、喂豬,一干就是14年。
那時他的工資一個月才28塊錢,除了留一點自用,剩余的他全部郵寄給了家里。
后來宗慶后發達了,他的母親接受采訪,提及這段時光說,“是他自己非要去的啊,我又不能攔著他”。
看似無奈的話語,實則是對兒子的冷漠和不在乎。
自始至終,宗慶后都是家里最不被重視的一個。
宗慶后的母親王樹珍原本是格格之女,從小生活優渥,嬌生慣養。
可惜父母親早逝,家道中落,被哥哥匆忙嫁給了宗慶后的父親。
早前宗父還是一位政府職員,但1949年之后,他只能東躲西藏。
王樹珍生育宗慶后時,他們全家躲在宗父的二哥家。
那時候家家困難,他們受盡了白眼。
宗慶后出生后,因為營養跟不上,王樹珍沒有奶水,宗慶后一直不停地哭。
所以對于這個孩子的突然到來,宗母從最初就不太喜歡。
對于母親吃過的苦,宗慶后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他從小獨立、堅強,對于父母的不在乎,他也一直獨自默默承受。
中國早期的大部分多子女家庭,貌似都是這種相處模式。
老大默默吃苦,帶大弟妹,做好榜樣,但凡出錯就是老大不對。
父母們對于老大們的期望格外高,但卻天然的不關心他們,認為他們就應該是付出的那一個。
這一點在“大哥”宗慶后身上,得到了折射。
宗慶后在鄉下干了15年體力活。
直至1978年王樹珍退休,弟弟們無人看得上母親的工作,他才得以頂班回城。
因為文化程度不夠,宗慶后進入學校下屬的紙箱廠當工人,一當就是10年。
這期間,他所有的工資、補貼、票據,全部給了家里。
即使在1980年和施幼珍結婚后,他的工資依舊是交給家里。
因為不往家里交錢,施幼珍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工資到底有多少”。
對于宗慶后的所作所為,他的父母裝聾作啞,從未考慮過一個已婚的男人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對于自己的家人,宗慶后是問心無愧的!
現今,宗慶后離世了,但103歲的王愛珍依舊在世。
看到大兒子離世后,叔叔們和外室子們圍剿自己的兒媳和孫女,不知她作何感想?
在校辦工廠工作的10年間,宗慶后因為頭腦靈活,被領導鼓動去做推銷員。
那時校辦企業自己有很多工廠,宗慶后賣過汽水、冰棒、文具紙張和兒童營養液。
這期間,他還幫著廠里辦過電扇廠和電表廠。
雖然沒有拿到一官半職,但這些對于宗慶后未來的創業之路,都有莫大的幫助。
1987年,各大國營廠效益都慢慢不行了,開始鼓勵私人承包。
宗慶后抓住風口,四處借錢,籌了14萬承包了“杭州上海校辦企業經銷部”。
在這個過程中,施幼珍一直在鼎力支持他。
施幼珍心疼他沒有家人疼愛,從婚后就各種包容他,且很明白他想改變命運的決心。
現在大家只看到了娃哈哈的元老杜建英,卻忘了最早幫宗慶后的人,其實是施幼珍。
宗慶后在長期跑銷售的過程中,發現一種學生營養液很受歡迎。
但這種營業液包裝高端,價格不菲,很多家長想買卻有心無力。
宗慶后抓住家長的這個心理找到廠家合作,自己開通了一條“簡裝灌裝神生產線”,當年銷售額就達到了436萬元。
要知道,那可是1987年,不是2025年。
這條生產線就是在“上城區清泰街160號落成”,現在是娃哈哈的總部。
僅僅3年的時間,宗慶后就雇傭了130多名員工,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隨著國人思想的開放,以及對保健品的了解,有人發現這個營養液含有性激素。
宗慶后很快就調整工廠的發展方向。
他拿出大筆經費,邀請專業營養技師,要開發屬于自己的安全的兒童營養液。
講到這里,就不得不佩服宗慶后對員工們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
為了邀請老教授張宏輝,他讓出自家剛分的三室一廳的房子。
當時施幼珍帶著女兒宗馥莉,還住在10平方的筒子樓里,房間里只有一個小窗戶,夏天密不透風,根本不適合居住。
宗慶后對員工的奉獻精神,員工們很感激,可施幼珍母女卻吃盡了苦頭。
1991年,宗慶后兼并了國營老廠“杭州罐頭食品廠”,娃哈哈正式成立,
當年,公司的銷售額就達到了4億,凈利潤7000多萬。
隨著時代和廠里的飛速發展,娃哈哈在九十年代初雇傭了很多大學生。
為了照顧她們,宗慶后優先建立了大學生宿舍,讓員工們毫無后顧之憂。
在工資補貼方面,宗慶后也一直很大方,所以集團內員工的黏性很高。
但凡誰家里有婚喪嫁娶,他都記在心里。
有位老員工說,自己老公要出國留學,一直辦不下手續,宗慶后得知后主動幫忙,全家至今都感激他。
因為一直和教育系統打交道,宗慶后賺錢后,先給教育局捐了大筆資金,建設了教師住宅區。
為了保障退休教師們的權益,娃哈哈一直在發放補貼,至今還有人在享受這項福利。
年幼時的老師,公司的老員工等,受過宗慶后幫助的人太多太多。
宗慶后發家之后,更是沒有忘記自己的父母和弟妹。
宗慶后的二弟宗端后,在宗慶后發家之后,購買了一家破產的食品助劑廠。
開始生產水解植物蛋白、蛋白飲料、山梨酸鉀、甜味劑等,專供娃哈哈使用。
在整個九十年代,宗端后就靠這一家食品添加劑公司,一年就能賺上千萬。
2003年,宗端后獲得美國綠卡,帶著全家定居到了美國圣馬力諾豪宅區。
這個位置很有意思,是宗馥莉當年留學的地方,也是杜建英生育三個孩子的地方。
現今,宗端后名下還有好幾家公司,在源源不斷的給他賺錢。
不過據老三宗澤后爆料,宗馥莉上位后就不讓宗端后做供應商了,背后到底有什么貓膩,只有白眼狼們明白。
宗慶后的三弟宗澤后,這幾天大家都耳熟能詳了,絕對的白眼狼一號。
宗澤后是家里最受寵的一個,不好好上學,一直夢想出國。
宗慶后八十年底發家之后,他的心就活了,一直央求哥哥送他出國。
九十年代,娃哈哈要發展國外進出口業務,宗澤后作為其中的代表,就去了美國。
在美國,他一邊賣娃哈哈,一邊賣罐頭、服裝、飲水機。
后期宗澤后成立了好幾家公司,看似非常風光,實則因為經營不善,多數的結果都不太好。
宗澤后和杜建英早年蹭一起在美國宣傳娃哈哈,后來一起負責進出口業務,關系很近。
現今,宗澤后欠了一屁股債,已經被限制高消費。
最近宗澤后一直在說宗馥莉不厚道,六親不認等,如此背刺侄女的行為,一直為人不恥。
老三之后,王愛珍生了一個女兒叫宗蕊。
因為當時家里太困難,宗蕊被送給親戚家撫養。
對于這個妹妹,宗慶后一直有所虧欠,所以發達之后一直在幫妹妹。
目前,宗蕊在全國各地有七八家香精公司,專供娃哈哈使用。
杜建英2010年離開娃哈哈,自己創立三捷投資集團時。
不知是為了幫宗蕊,還是為了防著杜建英,宗蕊至今都是該公司的股東。
宗慶后離世后,宗蕊出席葬禮,就站在宗馥莉身邊,還曾被誤會是施幼珍。
老五宗宇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他應該是全家最低調的一個,成年之后成立了一家包裝公司。
這家公司專門生產娃哈哈各種產品的包裝,在全國各地有20多家企業。
這陣子網上有人傳言說“宗馥莉和宗繼昌都是宗宇后的孩子”。
這簡直就是扯淡,從年齡上看都對不上。
現今,雖然很多人因為宗慶后的私生活詆毀他。
但不管是從企業員工的角度,還是從親人的角度,他幾乎都是無可挑剔的。
縱觀他的一生,貌似只虧欠了施幼珍母女。
好在最后他不糊涂,知道私生子能力不行,把企業留給了宗馥莉。
希望宗馥莉繼續做六親不認的自己,對娃哈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守住屬于自己的一切,補償自己和母親吃過的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