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中成藥價差懸殊,個別產品價差甚至破百倍。
大批中成藥因高價被點名:
安宮牛黃丸、六味地黃丸...
7月22日,吉林省發布《關于開展部分未過評藥品和中成藥掛網價格治理工作的通知》,直指52個價格虛高的中成藥。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吉林、河南、江西、山西、內蒙古、寧夏、河北、江蘇等多地密集開展中成藥掛網價格治理,大批中成藥被納入整治范圍,安宮牛黃丸、板藍根顆粒、小柴胡顆粒、六味地黃丸等知名品種在列。
日前,一份關于《醫藥價格風險線索通報(第一批)》在業內流傳,這一通報指出,當前全國掛網的8.8萬余種中成藥中,有個別中成藥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療費用是該省同種藥品最低日均治療費用的5倍以上。此次集中整治日均治療費用價差大于10倍及以上,且掛網價高于100元的疑似高價中成藥。
在吉林點名的中成藥中,安宮牛黃丸(每丸重3g(天然牛黃、天然麝香))掛網價達1898元/丸,而省內最小每日費用為87元/丸,價差高達21.82倍;元胡止痛片(每片片芯重0.25g)每日費用為45.83元,與省內最小每日費用0.39元相比,價差更是達到117.51倍(具體品種見文末)。
不過,安宮牛黃丸一類的中成藥,由于原料來源不同,本身價格差異就較大。
在某平臺搜索發現,同仁堂兩款同規格的安宮牛黃丸(3g*1丸)價格相差超3倍,安宮牛黃丸雙天然(金衣)(3g*1丸)為860元(天然牛黃),(綠錦盒)(3g*1丸)為218元(人工牛黃)。
7月21日,河南省發布《關于注射用七葉皂苷鈉等53個藥品價格調整的公示》,涉及注射用七葉皂苷鈉、復方丹參片、三七片等多款中成藥及中藥注射劑。而在此前,河南省已多次發布藥品價格調整公告,紅花注射液等大批中藥注射劑均在調整范圍。
事實上,河南對中成藥價格的治理早已開始,2022年發布的《關于企業申報承諾擬供應價格和醫藥價格管理相關事宜的通知》就明確要求,企業申報價格需參考外省最低省級采購平臺掛網價(不含帶量采購中選價及廣東、福建、重慶三地價格),并對同一質量層次的不同廠家產品按可比單位比價,通過綠、黃、紅三色標記區分價差,嚴重者將被暫停掛網。此次53個藥品價格調整,正是這一政策的延續落地。
同日,山西省也發布通知,23個藥品被納入疑似高價藥品清單并全部標為“紅標”,穿心蓮片、六味地黃丸、清熱解毒口服液、生脈飲、雙黃連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中成藥均在其中。以燈盞花素注射液(5ml:20mg)為例,其掛網價每支248元,黃芪注射液(每支裝10ml(相當于原藥材20g))為132.6元/支。
山西省要求相關企業在7月25日前完成價格調整,并重點規范 “未過評仿制藥價格高于過評仿制藥”“中成藥日均治療費用偏高” 等問題。
新疆和寧夏的藥品價格治理同樣聚焦高價中成藥。新疆發布的《關于規范自治區藥品掛網價格的通知》中,安宮牛黃丸、板藍根顆粒等大品種因價差過大被點名:每丸重3g(天然牛黃、天然麝香)的安宮牛黃丸掛網價1898 元,省內最低價僅126元,價差超10倍;含培植牛黃、人工麝香的同規格產品掛網價1280元,與最低價126元相比價差超9倍。
新疆明確規定,價差3倍以上實施黃標管理,5倍以上紅標管理,10倍以上直接暫停交易并納入黑名單,一年內不得重新申報。寧夏醫保局此前發布的中成藥價格風險治理名單中,安宮牛黃丸、板藍根顆粒也因類似問題被重點關注。
從全國范圍來看,中成藥價格治理已形成規模化、規范化態勢:
中成藥價格治理深化
大批藥企受影響
自2023年起,藥品價格治理不斷深入推進,從 “三同” 到 “四同”,再延伸至中成藥價格治理。中成藥因受價格受原材料供應、炮制工藝、品牌效應等多種因素影響,價格體系復雜。部分療效確切、需求旺盛的品種存在價格虛高現象。
對此,不少省份通過要求企業公開成本構成,包括原材料采購成本、生產加工成本、營銷成本等,增強價格透明度。同時疊加中成藥集采等措施,推動中成藥價格回歸合理區間。
在藥品價格治理浪潮下,多家藥企明確表示相關產品受到影響。
悅康藥業在國家醫保局關注 “一藥雙價” 問題涉及到其產品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后,承諾調整價格,將這一產品的全國掛網價格由24.1元/支、18.4元/支統一調整為11.2元/支。其預計將面臨營業收入、毛利率下降等風險,盡管從長遠看價格降低利于提升藥品可及性,但短期內對產品銷售量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具體來看,在其對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價格進行調整后,這一產品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銷售收入、利潤貢獻減少,2024年該產品的銷售同比上年減少8.47%。
面對價格治理,廣譽遠表示,將積極響應政策規定,根據掛網監測價,自查自糾,規范管理產品價格體系,同時做好多渠道終端價格管理工作。
目前來看,中成藥的價格治理以“日均治療費用”為核心,各省治理主要通過標識顏色對應相關處罰,基本為超過其區最低掛網價3倍以上的產品標識為“黃標”、5倍以上“紅標”,10倍以上暫停掛網。這一治理趨勢還在持續蔓延。
此外,全國至少有29個省份完善藥品掛網規則,中成藥是其規則調整的重點之一。多省普遍將掛網價格容忍區間設置在同組最低價的3倍及以內,超過3倍即會被標記不同顏色。這些規則均在倒逼企業重新審視定價策略,以往依賴品牌溢價維持高價的產品優勢減弱,需與同類產品合理對標。
未來,中成藥市場有望被重塑,產品質量以及生產工藝將是藥企競爭的關鍵因素。
附:各省被點名的中成藥
吉林
新疆
河南
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