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就帶著三十多個西方國家,把俄羅斯往死里整,把俄羅斯的經濟、錢、能源、技術,能卡的全卡了。
而烏克蘭那邊,卻常常有美國,以及北約給的武器撐腰,讓其一直與俄羅斯抗衡。
可讓人意外的是,如今三年過去了,俄羅斯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越來越硬氣。
那么,俄羅斯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其背后最大的靠山究竟是誰?
俄羅斯經濟為何越打越強?
當年沖突剛開始,歐盟就放狠話要徹底切斷對俄能源依賴,還宣布年底前禁運俄石油。
這招確實夠狠,要知道歐洲曾占俄羅斯能源出口的60%。
可歐盟萬萬沒想到,俄羅斯反手就把能源賣給了中國和印度。
中俄的“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直接爆單,2023年輸氣量比戰前翻了一倍還多。
印度更機靈,低價大量買入俄油后,精煉成汽油柴油再高價賣給歐洲,一轉手就賺得盆滿缽滿。
更讓美國氣到跳腳的是土耳其的操作,這個北約國家表面中立,暗地里卻成了最大中間商。
用低于國際市場價30%的價格狂囤俄油,再以高價轉售給急需能源的歐洲國家。
美國多次警告土耳其別搞小動作,可土耳其根本不聽,畢竟這生意每天能賺上千萬美元。
就這樣,俄羅斯能源收入不僅沒降,2023年反而同比增長了15%,歐盟制裁成了徹頭徹尾的笑話。
金融戰場上的反殺更精彩,西方凍結俄羅斯30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時,所有人都覺得盧布要崩盤了,匯率一度跌到1美元兌150盧布。
但普京立刻甩出“盧布結算令”:買俄羅斯能源必須用盧布付款。
這招直接讓盧布成了硬通貨,各國不得不大量兌換盧布,匯率很快穩住,現在已經回到戰前水平。
除此之外,俄羅斯還玩起了“去美元化”組合拳,和中印貿易改用本幣結算,黃金儲備量一年增加了200噸,人民幣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從1%飆升到15%。
最打臉的是,2023年俄羅斯GDP以2.5%的增速反超德國,而歐洲因為能源漲價、工廠外遷,光制裁就自損了8000億歐元。
糧食戰場更是讓俄羅斯掌握了主動權,俄烏都是糧食出口大國,沖突一爆發全球糧價就漲了40%。
非洲和中東國家立刻慌了,因為他們70%的小麥都來自俄羅斯。
埃及、尼日利亞這些國家的代表團帶著現金直奔莫斯科,就怕俄羅斯斷供。
美國想趁機控制糧食通道,提議讓烏克蘭糧食繞過俄羅斯直接出口,結果遭到埃及、土耳其集體反對。
聯合國糧農組織更是發出警告,要是俄羅斯真停了出口,全球至少30個國家會爆發饑荒。
現在俄羅斯每簽一份糧食出口協議,都能換來這些國家在國際事務上的支持。
那么,既然在經濟上歐美拿俄羅斯沒辦法,為何也始終不敢讓北約軍隊下場呢?
北約為何不敢下場?
其實是因為,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底牌讓北約心生忌憚。
俄羅斯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核彈庫存,總計5400枚核彈頭,足以把歐美主要城市從地圖上抹去。
其“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射程高達1.8萬公里,一枚就能攜帶10個分導式核彈頭,每個彈頭當量超過75萬噸TNT,威力相當于500多個廣島原子彈。
要是從俄羅斯本土發射,20分鐘內就能抵達美國本土。
更要命的是,俄羅斯還掌握了“先鋒”高超音速導彈技術,飛行速度超過20馬赫,現有反導系統根本無法攔截,從俄羅斯打到華盛頓,只需10分鐘,這讓美國不得不謹慎對待。
再瞧瞧俄羅斯的戰場黑科技,俄烏沖突消耗巨大,俄羅斯卻巧妙利用蘇聯留下的遺產,讓武器裝備實現“無限續命”。
俄羅斯有個“坦克墳場”,存放著數千輛蘇聯時期的老舊坦克。
沖突爆發后,俄羅斯迅速組織工廠翻新這些坦克。
據統計,俄羅斯工廠每月能翻新300輛坦克,遠超歐洲國家的生產能力。
在無人機領域,俄羅斯也有妙招。
伊朗提供的“見證者-136”無人機,價格便宜、數量多,搭配從中國進口的高性能芯片,成功突破西方制裁封鎖。
這些無人機在戰場上大顯身手,執行偵察、攻擊任務,讓烏軍防不勝防。
俄羅斯在地理布局上的戰略優勢同樣讓北約頭疼,加里寧格勒這塊飛地部署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系統,射程覆蓋整個波羅的海沿岸。
若發射導彈,北約國家幾乎沒有時間做出反應。
波蘭和立陶宛這兩個北約東翼國家,時刻處于俄羅斯導彈威脅之下。
更讓北約緊張的是,白俄羅斯成為俄羅斯的核武前哨。
俄羅斯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器后,整個東歐都被納入射程范圍,北約苦心經營的東擴防線瞬間變得脆弱不堪。
俄羅斯這些軍事底牌,從核威懾到常規軍備,再到地緣戰略布局,每一張都讓北約不敢輕易與俄羅斯正面沖突。
這也是為什么,30國聯手三年,都沒能打倒俄羅斯。
但是除了俄羅斯自身擁有硬實力外,還有一股強大的外部力量在支撐...
真正靠山浮出水面!美國眼紅卻無可奈何
首先是中國在背后給俄羅斯輸血,2023年兩國貿易額突破24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源源不斷運往中國,中國的汽車、電子設備、工業機械也大量進入俄羅斯市場。
更關鍵的是,這些貿易大多用人民幣結算,直接繞開了美元體系。
2023年年底,中俄海軍在日本海舉行聯合軍演,中國055型驅逐艦一亮相就震撼全場。
這艘被稱為“全球最強驅逐艦”的巨艦,帶著艦隊在日本海進行實彈射擊演練,美日偵察機在周邊盤旋卻不敢靠近。
這次軍演向外界釋放了明確信號:中俄軍事合作正在升級,這讓美國在亞太的布局受到直接挑戰。
除了中國外,金磚國家的集體行動更讓美國頭疼。
印度頂著西方壓力,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煉制成成品油后再賣給歐洲,一年賺走幾十億美元。
巴西則和俄羅斯簽訂長期糧食協議,用本國的鐵礦砂換俄羅斯的小麥,雙方貿易額一年增長45%。
原本只有5國的金磚組織,現在已經擴員到10國,伊朗、南非、阿根廷等國紛紛加入這個“抗美俱樂部”。
就在G7國家開會討論如何加大對俄制裁時,金磚國家卻悄悄簽訂了貨幣同盟協議,宣布成員國之間貿易可用本幣結算。
這意味著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首次受到實質性挑戰。
現在的俄羅斯,左手牽著中國這個最大貿易伙伴,右手拉著金磚國家這個龐大盟友圈,自身還掌握著能源、糧食這些硬通貨。
美國雖然聯合30國圍堵,卻發現自己處處受制,想徹底打垮俄羅斯根本不可能。
這或許就是俄羅斯越打越強的真正原因——全球多極化趨勢下,美國霸權已經行不通了,而俄羅斯正好踩準了這個時代節奏。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