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論已久的兩洋鐵路終于有了新消息,據巴西通訊社報道,中國與巴西簽署備忘錄,將正式啟動這條全長6500公里跨南美鐵路項目的研究和規劃,看來“美國優先”在拉美的戰略調整又要落空了,那么,這條鐵路項目的持續推進究竟意味著什么?未來對全球物流格局以及中國影響又有多大?
兩洋鐵路規劃研究正式啟動
兩洋鐵路是一條橫貫南美大陸的跨境超長鐵路,起點位于巴西東海岸巴伊亞州的伊列烏斯,途徑西北部阿克里州首府里奧布蘭科,繞行巴西與玻利維亞邊境地區,最終抵達錢凱港,這條鐵路不僅全長高達6500公里,并且還要穿越安第斯山脈以及巴西與秘魯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建設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但一旦建成,將有望徹底改變南美交通系統,甚至影響全球物流格局,巴西交通部稱,一旦兩洋鐵路建設完成,拉美向亞洲運輸貨物的事件最多將縮短10天。巴西不僅能夠借此加強與中國以及亞洲市場的貿易聯系,更是有望發展成為拉美關鍵物流樞紐,因此,這一項目深受巴西重視。
早在2014年,中國、巴西、秘魯三國便發表了關于兩洋鐵路合作的共同聲明,原計劃是從巴西東南部的里約熱內盧州向西,抵達秘魯卡亞俄港,但由于技術、資金、政治、地緣等方面的因素,導致項目一直被擱置。
直到去年11月秘魯錢凱港正式開港,兩洋鐵路項目也火速提上日程。錢凱港位于秘魯利馬大區境內,地處太平洋東岸,是秘魯和拉丁美洲的樞紐港,2021年由中國企業承建開工,今年6月已經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自投運以來,已經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萬標箱、散貨吞吐量40萬噸、汽車吞吐量3000輛次,已成為秘魯對外貿易的新門戶。
港口運營后,預計近期可實現每年100萬標準箱的吞吐量,遠期吞吐能力甚至可達150萬標箱。不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提高了秘魯的產品競爭力。同時,也為抵達巴西東海岸,建設兩洋鐵路提供了新連接點。如今的錢凱港還只是兼顧秘魯以及南美西海岸智利、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等船舶,無法對內陸以及東海岸面向大西洋的巴西、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巴拉圭等國家形成有效輻射,而一旦兩洋鐵路建成,錢凱港的區域樞紐地位將得到更充分發揮。
早在今年4月,中國技術團隊便抵達巴西進行考察,5月,巴西、秘魯又再次向中國提及共建兩洋鐵路項目,7月7日,中國與巴西正式簽署兩洋鐵路諒解備忘錄,準備進入可行性展開聯合研究,預示著距離這條由拉美人握在手中的“貿易生命線”項目落地,已經不遠了。
兩洋鐵路的戰略價值
由于南美交通設施落后,區域聯動性不強,長期以來,貨物運輸主要依靠巴拿馬運河,不僅單次通行費用高,還時常面臨擁堵問題。并且,這條運河長期受美國影響,運河由美國人修建,縱貫巴拿馬地峽,連通大西洋和太平洋,建成后,結束了船只需要繞行南美洲合恩角的歷史,紐約抵達舊金山的航程,也因此節省了兩周時間,隨著巴拿馬運河的運用,很快也成為了南北美洲與亞太地區貿易溝通的關鍵通道,每年承擔著全球6%的海運貿易量,只是隨著美國的戰略調整和區域影響,巴拿馬運河也成為其鞏固地區影響力,控制國際航運貿易的重要工具,自去年12月以來,美國總統曾不止一次提及收回巴拿馬運河,加上今年3月的李嘉誠港口出售事件,讓這條運河的地緣局勢變得越來越復雜。
一旦兩洋鐵路建成,南美的大豆、鐵礦等貨物,將不再需要繞行巴拿馬運河,從錢凱港便能直航抵達亞洲,可直接對沖現有的國際物流定價權。
同時還將在拉美形成鐵水復合運輸體系,構建多式聯運網絡,可極大發揮南美的資源稟賦潛力,催化區域經濟合作。拉美物產豐富,發展潛力巨大,但卻一直缺乏崛起的契機,加強美國將南美視為自己的“后花園”,通過經濟、關稅、政治等手段,影響控制拉美地區,一旦兩洋鐵路建成,可在沿線打造更多產業集群,灰機更多城市形成聯動發展帶,在拉美打造經濟增長極,一旦拉美的經濟命脈被激活,擺脫美國桎梏便指日可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