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等到“大難臨頭”,這才想起“中俄印大聯合”。
長期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印度,最近遭到了美國和北約的制裁威脅。對此,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賈伊斯瓦爾日前做出強勢回應,并怒懟北約不要在該問題上“搞雙標”。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賈伊斯瓦爾:北約不要在能源問題上搞雙標】
他強調:“印度方面注意到了北約秘書長呂特的相關言論……保障印度人民的能源需求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以市場和國際形勢為指導,并對在這一問題上出現的任何雙重標準保持警惕。”
而值得注意的是,印方發言人當天答記者問時,還暗示印度可能會重啟與中國、俄羅斯的三方合作機制。
他表示:“中俄印三國將共同商定三邊合作機制會議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安排,并將在適當的時候向外界進行通報……這是一個三國能夠就共同感興趣的地區和國際問題進行討論的平臺。”
【印度外交部:保障印度人民的能源需求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事情的來龍去脈,還要追溯到幾天前特朗普對俄羅斯的重大立場調整。他在白宮會見呂特時宣布:若俄羅斯不在未來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協議,他將對俄加征100%的關稅,并對俄采取“二級制裁”措施。
所謂“二級制裁”,就是誰跟俄羅斯做生意,誰就要被美國加征關稅。具體方案目前美國國會仍在制定中,但毫無疑問,一旦制裁落地,屆時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幾個進口俄能源的大國。
特朗普宣布制裁的次日,呂特在接受采訪時直接點名中國、印度和巴西,警告稱:如果這三個國家不向俄羅斯施壓,迫使普京政府認真對待與烏克蘭的和談,那么他們將面臨美國的“二級制裁”懲罰。
【呂特在接受采訪時直接點名中國、印度和巴西】
呂特說:“請你們(中印巴)給普京打電話,告訴他必須認真對待和談……否則你們的國家將面臨嚴重的經濟沖擊!”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警告北約“不要雙標”,就是回應呂特的這番言論。有印度官員指出,盡管俄烏沖突已經爆發超過3年,但俄羅斯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同時,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則是俄石油產品的最大買家。
莫迪政府對西方如此罕見的強勢回應,看來是真的被逼急了。俄烏沖突爆發后,在拜登政府的默許下,印度從俄羅斯大量進口石油并以高價轉手賣給歐洲,可謂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印都在買俄羅斯石油,但拜登政府對兩國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也展現出了某種“雙重標準”。
在談到中國進口俄油時,拜登政府就批評中國“支持俄羅斯”,要求中國停止購買;而在談到印度買俄油時,拜登政府卻說“這是印度的自由,美國無權干涉”。
【印度從俄羅斯大量進口石油并以高價轉手賣給歐洲】
當年吃到“雙重標準”紅利的印度,現在則成為了另一個“雙重標準”的受害者——如此180度的轉變,也難怪莫迪政府反應這么大。
所以我們能看到,面對美西方的“二級制裁”威脅,印度這次終于想起了中俄,想起了還有這么一個非西方的多邊框架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中俄印三邊合作機制于1998年創設,2002年首次舉行外長級會議,2020年因中印邊境沖突而暫停,直到現在。
隨著去年10月中印達成邊境巡邏協議,兩國關系走上正常化軌道后,中俄印三邊合作機制的重啟也被提上了日程。
【中俄印三邊合作機制于1998年創設,2002年首次舉行外長級會議】
不久前,俄外交部副部長魯登科就透露,中俄印三方正在就恢復相關合作機制進行談判,而中印雙方對此均未予以否認——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在下個月即將在天津舉辦的上合峰會上,這件事就能在領導人層級達成最終的確認。
從目前來看,俄羅斯大概率不會在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協議,而中印巴也不太可能因為“二級制裁”的壓力去施壓俄羅斯,或者干脆不買俄羅斯的能源——這不現實。
那么屆時一旦美國的相關制裁措施落地,對中俄印三國都加征關稅,那么重啟的三邊合作機制會議就會成為一個討論對策的絕佳場合。
不過最后還是要提一嘴。對比印度之前在上合、金磚內部種種跟中俄對著干的行為,如今莫迪政府對重啟三邊機制的積極態度,無疑反映出了其在外交領域的“騎墻”本質:過去沒事的時候找中俄的麻煩,現在有事的時候就找中俄幫忙。
盡管莫迪政府一口一個“戰略自主”,但印度的行為模式本質上“左右橫跳”的:在西方與中俄之間搖擺,在制裁與合作之間權衡。這種外交策略,的確可以使印度在短期內維護自身利益,但長期來看,一個沒有“大國外交”樣子的印度,注定難以成為真正的、能夠負責任的世界大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