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國氣象局發布入汛以來(3月15日至7月22日)我國天氣氣候特征。
- 一是雨季進程總體偏早,降水分布“點強面弱、前少后多”。
- 二是全國平均氣溫高,高溫出現早、日數創新高。
- 三是臺風生成晚,數量多。
- 四是強對流過程多,影響范圍廣。
6月以來,我國雨季進程明顯偏早,長江中下游6月7日入梅,較常年偏早7天,6月30日出梅,較常年偏早16天,梅雨量較常年偏少11.7%。華北雨季7月5日開始,較常年偏早13天,為1961年以來最早。
降水量的時間變化上
呈現“前少后多”
- 3月下半月至4月上旬,全國平均降水量11.8毫米為歷史同期最少;
- 4月中旬到5月,長江以南及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轉為偏多,廣西中南部經歷“旱澇急轉”;
- 7月以來多雨區北抬,華北地區及內蒙古等地降水偏多明顯。
全國平均高溫日數
為歷史同期最多
入汛以來,全國平均高溫日數(8.5天)為歷史同期最多,平均氣溫(16.8℃)為歷史同期次高,陜西、河南、山東、湖北、四川、新疆等6省(區)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陜西興平(43.1℃)、湖北巴東(42.9℃)等45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5月19日至21日首輪高溫過程,出現時間早。
入汛以來 3個臺風登陸我國
入汛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7個臺風生成,其中3個臺風登陸我國,比常年同期偏多1.1個。第1號臺風“蝴蝶”于6月11日生成,較常年(3月25日)顯著偏晚,且初臺即登陸。
另外,全國累計發生23次強對流過程。主要表現為多點散發、局地極端風雹天氣顯著的特征。其中4月11日至12日,23個省份先后出現12級以上陣風,64個國家氣象站最大風速破歷史極值。
(總臺央視記者 吳薇)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