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一則消息讓整個亞太市場為之一震。美國與日本簽署的最新貿易協議,涉及5500億美元投資、關稅直降、利潤分配高達九成歸美,美方官方直接用“有史以來最大交易”來形容。短短24小時內,日元匯率創下年內最大單日波動,東京證券交易所一度出現恐慌性調整。穆迪、標普等國際評級機構罕見地在同一天發布對日本經濟的風險預警。權威調查顯示,超六成日本受訪者認為“國家利益嚴重受損”,社交網絡上的熱搜頻繁刷屏,“天塌了”成為日本網民的集體情緒。
日本官員“慶祝”,美國總統高調宣布
2025年7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重磅聲明,宣布美國與日本達成一項“歷史性”貿易協議。他用“重大勝利”形容協議成果,強調協議是在其直接指導下談成。美國對日本商品的關稅稅率由25%降至15%,日本則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且美國可獲其中90%的利潤。此舉被外界解讀為美國對日本施壓的又一次成功。
幾乎同一時間,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現身白宮,與特朗普會談后在社交媒體曬出“紀念合影”,并配文“任務完成”。照片中,赤澤面帶笑容,背景墻上赫然掛著加拿大G7峰會時特朗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合影。這是赤澤第八次為關稅問題前往美國談判,抵達白宮不到24小時,協議即被敲定。
協議細節迅速對外公布。日本除了承諾巨額投資,還擴大了對美國汽車、大米及多類農產品的進口配額。美國媒體用“創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來評價這份協議。一時間,紐約、芝加哥等地的汽車與農產品期貨市場應聲上揚。
日本民眾集體不滿,輿論嘩然
協議剛剛披露,日本網絡輿論瞬間爆發。推特、LINE、雅虎日本等平臺上,“賣國”“喪權辱國”“天塌了”等詞條輪番登上熱搜。大量網民直言“日本又一次敗給了美國”,有人甚至用“投降”來形容政府的妥協。
一項由《朝日新聞》與日本經濟新聞聯合發布的即時民調顯示,67.8%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在談判中做出了極大讓步”。超過四成受訪者表示,“對日本首相石破茂感到失望”,要求其公開道歉甚至下臺。
日本多家主流媒體在頭版評論中指出,“協議內容極為不平等,日本政府未能守住底線”。部分評論員甚至用“第二次廣場協議”來形容這場貿易談判。1985年廣場協議曾導致日元飆升、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對日本中產階層和出口產業造成深遠影響,如今40年后,類似的歷史陰影再次籠罩在日本社會上空。
“極限施壓”下的日本困局
回顧談判過程,從去年秋天起,美國方面就多次向日本施壓,要求在關稅與投資領域作出“大幅實質性讓步”。今年5月,白宮直接派出高級貿易代表團赴東京,提出了“對等關稅、巨額投資、利潤分成”的三大核心條件。多家國際智庫認為,美國此舉是對中國主導的亞太供應鏈進行戰略反制,日本被“夾在中美博弈的風口浪尖”。
協議簽署當天,彭博社評論稱:“特朗普政府再次用極限施壓戰術,迫使盟友在核心利益上讓步。”路透社援引日本匿名談判官員的話稱:“日本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日美雙方在表態上保持“友好”,但協議內容的實際利益分配卻極為懸殊。
美方獲得了關稅優勢、巨額投資和市場準入,還拿下了90%的投資利潤。對日本而言,5500億美元投資不僅意味著資金流出,巨額利潤歸美,還可能帶來國內就業與產業鏈轉移的壓力。業內專家警告,協議將嚴重沖擊日本本土農業及制造業,甚至可能引發新一輪產業空心化風險。
廣場協議的歷史陰影
1985年廣場協議簽署后,日本被迫調整匯率,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造成出口導向型經濟遭受重創。經濟泡沫破裂后,日本社會陷入長期停滯。許多經濟學家指出,如今的貿易協議在本質上與40年前如出一轍,都是在美國主導下,日本被迫讓渡經濟利益。
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日本GDP增速僅為1.2%,遠低于G7平均水平。日元對美元匯率在協議宣布后大幅波動,東京股市一度下跌超過3%。日本農產品協會警告,協議將導致大米等敏感農產品價格暴跌,威脅本地農業生存。日本汽車產業聯合會則擔憂,美國市場的開放條件反而進一步加劇了競爭壓力。
在民間,許多家庭和中小企業擔心,協議最終會轉化為生活成本上升與就業壓力加劇。社交平臺上,“廣場協議2.0”成為熱議話題。不少財經評論員用“歷史輪回”形容當前局勢,呼吁政府反思對美一邊倒政策。
美日關系的未來走向
貿易協議的簽署使得美日同盟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熱點。美國國內主流媒體普遍為特朗普的“勝利”歡呼,認為這為美國經濟注入了新動力。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制造業與農產品出口預期提升,直接帶動就業率回升。華爾街投資者紛紛看好美國相關板塊的中長期表現。
日本政府則試圖淡化輿論質疑,強調協議是“堅定談判成果”,主張“日本在全球經濟體系中依然保持關鍵地位”。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樣的說法很難安撫國內憤怒的民意。日本多名經濟學者指出,協議可能導致本土企業利潤下降、核心技術流失,長期來看將削弱日本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
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也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韓國《中央日報》評論稱,“日本的讓步為區域經濟格局帶來新變量”;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美日關系的結構性不平等進一步加深,亞太供應鏈或將重組”。亞洲開發銀行最新報告分析,協議簽署后,亞太區域內的資本與產業流動將出現明顯變化。
協議背后的多重博弈
這場協議不僅僅是兩國政府之間的利益交換,更是全球經濟格局調整的一部分。近年來,美國加緊調整對外貿易政策,重塑與盟友間的經濟關系。日本作為美國最重要的亞太盟友,被迫承擔更多經濟責任。專家分析,美國希望借助日本的資本和市場,進一步鞏固其全球經濟霸主地位。
與此同時,中國在區域經濟中的影響力持續增長,RCEP等多邊貿易協定不斷推進。日本在對美讓步的同時,也面臨著區域內新型競爭格局的壓力。東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發布報告指出,協議將加速日本企業“走出去”步伐,但也增加了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難度。
協議簽署后,日本國內政壇風波不斷。部分在野黨要求對協議進行議會特別審查,質疑政府是否充分維護了國家利益。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國會答辯中反復強調,“協議有助于穩固日美同盟,提升日本國際地位”,但支持率卻持續走低。多家民調顯示,執政聯盟的信任度降至近五年來最低點。
參考資料:日本關稅談判代表慶祝“完成任務”,日網民不滿“對美讓步”
2025-07-23 11:06·京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