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周琦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這次不是因為場上的籃板或蓋帽,而是因為一場遲到的美國治療之旅,距離中國男籃公布傷情,已經過去了將近20天,周琦才姍姍啟程,亞洲杯開賽在即,他大概率無緣出戰,內線壓力直接甩給了剛被召回的楊瀚森,這波操作,想不讓人懷疑都難,很多老球迷一邊“點贊回懟,一邊無奈看著國家隊再次陷入內線危機,熟悉的劇情,似曾相識的槽點,球迷的情緒從失望到憤慨,但更多的是一種“見怪不怪的冷靜。
其實,周琦的這波操作,單看官方公告,確實沒什么大問題,畢竟傷病復發、赴美治療,這在職業體育圈子里不算稀奇,但問題出在“時間差,公告發完,球隊都去歐洲拉練了,周琦卻在國內慢慢悠悠,直到離亞洲杯不到半個月才高調發VLOG宣布動身,還不忘配文“凌晨四五點的洛杉磯太陽,你說巧不巧,網友直接對噴:全運會你活蹦亂跳,國家隊就鬧傷病,不給錢的比賽堅決不打,有沒有點職業精神,這氣氛一下子就烘托起來了。
再看這幾年,周琦在CBA的表現同樣讓人“浮想聯翩,不管是在廣東還是北京,第一階段總能因為“傷病作壁上觀,到了賽季關鍵時刻,球隊有希望沖擊總決賽了,人又能“滿血復活,這種“選擇性出戰,跟NBA那些擺爛球隊輪休主力有點像,但球迷心里清楚,CBA沒那么多輪休空間,國家隊更是點兵點將,指望主力能扛大旗,這么一來,隊友壓力全在身上,尤其是內線本來就人手緊張,楊瀚森這次臨時救火,萬一真在亞洲杯再受傷,責任到底該算誰的頭上,這就難說了。
其實,誰都知道周琦有實力,巔峰期的他,攻防兩端都是國內頂級,哪怕2019年世界杯對波蘭那次發球失誤讓人扼腕,但整體能力沒人否認,可問題是,競技體育拼的就是穩定輸出和關鍵時刻的擔當,國家隊比賽雖然獎金不多,但這代表的是榮譽、是國家形象,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這種“無功利付出的意義,但作為男籃核心,周琦這套處理方式,難免讓外界質疑他對集體的責任感,每次風頭緊的時候總能找到理由避一避,打順風球沒問題,遇到壓力就消失,日積月累,口碑自然越來越差。
這波爭議之下,其實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男籃的用人困局,內線本就青黃不接,這回又臨時招回楊瀚森,胡金秋、余嘉豪、徐昕這些年輕人,經驗和能力都還在成長階段,亞洲杯這種對抗強度,不是誰都能說頂就頂,周琦一旦缺席,整體攻防體系都要重搭,教練組的臨場調整壓力可想而知,球迷心里也清楚,過去幾年男籃成績下滑,和主力球員的不穩定出勤關系很大,這不是靠戰術調整就能解決的硬傷。
當然,周琦也不是完全沒人性化的球員,職業生涯傷病確實不少,頻繁轉會和外界壓力讓他處于高壓環境,心理和身體雙重負擔,哪怕是鐵人也扛不住,但問題在于,怎么把個人利益和團隊責任平衡好,怎么面對輿論的質問、怎么回應球迷的質疑,這些都是職業球員必修課,周琦選擇用VLOG和社媒回應,想拉近和粉絲的距離,但配文和時機總是有點“反向拉仇恨,情商這塊,確實還得補一補課。
現在,球迷群體的情緒很微妙,說不上憤怒到極致,更多是一種“無力吐槽,畢竟這幾年,男籃的劇本反復上演,大家早已習慣了風雨飄搖的狀態,每逢大賽前,總有主力臨時出狀況,每一次輿論爆發,最后都是年輕球員填坑,成績不理想時又是一輪群嘲,久而久之,國家隊的榮譽感和凝聚力難免被消耗,年輕一代球員看到這種場面,會不會寒心,這個問題,恐怕比亞洲杯本身還值得深思。
結尾再說一句,競技體育沒有如果,周琦這次的“拖延癥操作,也許有難言之隱,也許只是時間安排失誤,但球迷的質疑并非無的放矢,作為中國男籃的門面人物,既然享受過掌聲和光環,也得承擔起責任和質問,未來國家隊要想止跌回升,除了技戰術和選材,還得從“責任感和“擔當這塊補課,不然每次都靠救火和臨時拼湊,亞洲杯也好,世界杯也罷,想有突破,難度只會越來越大。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