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耿子葉)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了解到,第三輪回天行動計劃正在加緊編制中,更注重品質提升,突出精準治理,以人們關心的教育為例,將實現從有學上到有名校上的提升,打造“回天有我”超大社區治理“首都樣板”,并在其他地區推廣實施。
2018年以來,北京市直面回龍觀天通苑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接續實施兩輪“回天行動計劃”,落地實施240余個重點項目。近年來,回天地區舊貌換新顏,堵點變通、環境變優、生活變美,老百姓上班上學、就醫購物更加便利,昔日的“睡城”“堵城”向宜居、活力、幸福之城蝶變升級。
“回天有教”補短增優,累計增加學位22000余個、普惠制幼兒園42家,新建學校堅持集團化辦學,先后引入清華附小、人大附中等17所名校名園,與西城、海淀等市屬優質學校“手拉手”結對共建,實現回天居民家門口“上名校”。“回天有醫”筑基強能,新建積水潭、清華長庚二期等三甲醫院,新增床位1900余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六街一鎮”全覆蓋。“回天有樂”豐富多彩,新增文體設施建筑面積約28萬平方米,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等成為京北運動休閑新地標,打造“回天春晚”“幸福回天”等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品牌。
“回天有路”暢聯提效,“一橫一縱”“五通五暢”主干路網架構基本成型。建成了林萃路、科星路等重要道路,實施北清路、安立路等快速化改造,打通龍域環路等十余條斷頭路,通勤效率顯著提升。
“回天有綠”織網成蔭,構建大尺度生態廊道,建成投用奧北森林公園一二三期、回龍觀生態休閑公園等17處公園,增加公園綠地面積408公頃。見縫插針織補社區小微綠地、口袋公園,打造“天通項鏈”濱水空間,實現推窗見景、身邊有綠。42公里騎行綠道基本貫通,形成安全連續、覆蓋廣泛的“騎行+步行”網絡體系。
“回天有序”縱深推進,加強主動精準治理,累計拆除違法建設360萬平方米,推進區域基本無違法建設鎮街創建順利收官。多措并舉緩解居民停車難題,增加停車位2萬余個。
“回天有購”擴容升級,實施龍域、龍澤、龍德三大商圈改造提升,建成投用超極合生匯等高品質商業綜合體。動態織補提升便民服務網點140余家,“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基本實現區域全覆蓋。“回天有業”釋放紅利,“回+”雙創社區品牌持續擦亮,累計投用AI加速中心、龍域中心等雙創載體24家,吸引入駐項目團隊1700余個、從業人員2.8萬人。緊抓雙城聯動和“兩區”建設機遇,推進落地小米智慧工廠等重大產業項目,集聚中信科移動等一批高精尖企業。
經過七年多的扎實推進,回天地區整體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院前急救呼叫滿足率、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等指標超過全市平均水平。調查顯示,近九成居民點贊回天地區改善效果。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