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關稅談判的關鍵時刻,恰逢日本國會第27屆參議院選舉,而此次選舉中,石破茂所在的“自公執政聯盟”,面臨嚴峻的選情,這有可能直接影響日本政壇未來的走向,同時也影響包括中美在內的其他地緣鄰國。
據央視新聞等媒體報道,日本國會第27屆參議院選舉,將于本月20號開始投票,而在選舉之前,多項針對這次選舉的民意調查顯示,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選情非常嚴峻。
石破茂此前定下的,希望“自公聯盟”能在參議院選舉之中獲得半數以上席位的目標,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而日本學者表示,由于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去年眾議院選舉中,已經失去了過半數的優勢,如果這次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自公執政聯盟再次失去過半數的優勢,那接下來,執政聯盟的處境以及石破茂個人的處境,都會非常危險,日本的政治局面有可能因此陷入到更大的混亂之中。
首先,從日本政壇這種變化的原因來看,這其實跟石破茂當局沒能完成自己競選之時的承諾有關,通俗一點說,日本前任首相岸田文雄以及他所在的內閣之所以倒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應對國內物價飆升的現象不力。
石破茂上臺之初,就承諾要加大力度緩解通脹,改善民生。
然而到現在為止,日本國內基礎民生用品,包括大米等價格依舊在一個非常高的區間內,這已經嚴重擠壓了日本普通人的生計,也越發的引發日本民眾對政府的不滿。
而美國主動掀起的關稅戰,又進一步加劇了日本的通脹危機。
在此背景之下,民眾對石破茂內閣失望,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如果一個日本的執政黨和首相,連大米價格的問題都不能夠解決,緩解選民的生計困境,那不管是誰,不管是什么政黨,都坐不穩當前這個日本首相的位置。
客觀來講,日本經濟之所以陷入到眼下這種局面,其實也不能怪石破茂,歸根到底,這是安倍晉三的鍋,甚至可以再往前推,說是當年廣場協議的鍋。
簡言之,日本作為一個后發的發達國家,廣場協議后,經濟增長多年停滯,政府為了維持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不得不采取了極限刺激的政策。
所謂的“安倍經濟學”就是這種政策的集大成者,它的本質就是以央行無限印鈔的方式,刺激經濟,維持日本生產投資。
然而,央行印鈔維持了日本低利率,促使日本企業和投資者積極貸款,維持生產和投資部門的增長的同時,也使得大量貨幣流入市消費場,導致物價飆升。
任何一個國家的財政政策,可以忽悠投資者,可以忽悠消費者,唯獨忽悠不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而客觀的經濟規律就是,當貨幣突然變多了,而市場商品總量沒有相應提升的背景下,價格就會漲。
簡言之,錢多了東西就貴,錢少了東西就便宜。
現在日本維持極限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導致日元泛濫,那相對應的日本通脹嚴峻,也就是無解的了。
而石破茂當局一旦因此受到波及,甚至直接倒臺,那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勢必進一步壯大,日美之間的貿易沖突,中日之間的地緣紛爭,都有可能因此而加劇。
簡言之,日本政壇變動越劇烈,那走上歧途的概率就越大,而這不管是對中國,還是美國,都是負面的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