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7月21日凌晨。日本參議院選舉計票結果最終揭曉: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聯盟僅獲得121個席位,而在野黨陣營總計獲得124席。
這微弱的3席之差,卻標志著自1955年自民黨成立以來,該黨首次同時在參眾兩院失去多數席位。
面對這一歷史性慘敗,首相石破茂在選舉結果公布后立即表態:“自民黨作為執政黨責任重大,必須繼續推動政策改革。”他明確表示拒絕辭職。
參議院選舉結果揭曉的那一刻,日本政壇瞬間被顛覆。執政聯盟在248個席位的參議院中只拿到121席,而在野黨陣營憑借124席成功反超。
這不僅是數字上的逆轉,更是日本政治史上的分水嶺事件。自民黨自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參眾兩院同時失去多數席位。
自民黨在此次改選中僅獲得39個席位,較改選前的52席大幅縮水;其盟友公明黨也從14席減至8席。加上非改選的75個席位,執政聯盟的總席位僅為122席(另有數據顯示為121席),未能達到參議院248席的半數(124席)。
“我在選舉期間走訪了全國,當時就感覺到這是一場嚴峻的選舉,但結果比想象中還要嚴峻。”自民黨干事長森山裕在NHK開票速報節目中坦言。選對委員長木原誠二已表示將辭職擔責。
在野黨陣營則收獲頗豐。立憲民主黨獲得22席,國民民主黨從4席躍升至17席,日本共產黨穩穩拿下幾個議席,日本維新會也穩固了自身陣地。
日本政壇一夜變天。執政聯盟從權力巔峰跌落,淪為參眾兩院的“雙重少數派”,這是自1994年羽田孜執政以來從未出現過的局面。
面對如此慘敗,石破茂為何仍然拒絕下臺?
在制度層面,參議院選舉不同于眾議院選舉,不涉及“首相指名選舉”環節,流程上無需重新選舉首相。在政治現實上,反對黨雖然席位占優,但力量分散,短時間內難以形成合力提出不信任案。
日美貿易談判成為石破茂堅持留任的關鍵理由。“我們目前正在與美國進行真正關鍵的關稅談判,我本人已經與特朗普總統會面兩次,并與他多次通電話。絕不能讓這些努力付之東流。”石破茂在選舉結果公布當晚如此強調。
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發出最后通牒:若不能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美國將對日本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原為24%),若日本反擊則稅率可能疊加至50%。
這一威脅直擊日本經濟命脈。日本對美汽車年出口額達20萬億日元,占出口總額20%,涉及550萬就業崗位。經濟學家警告,如此高額關稅可能使日本出口導向型經濟陷入衰退。
石破茂的堅持也有其個人政治考量。通過主動辭職,他試圖保留黨內影響力,為未來參選黨首或干預政策鋪路。
石破茂的堅持未能平息黨內的怒火。自民黨內部已經掀起了 “倒石”浪潮。
前首相麻生太郎領導的麻生派(自民黨目前唯一現存的大派系)迅速召開緊急會議。麻生太郎已公開表示“不會允許石破茂繼續執政”,并聯合其他派閥發起“罷免簽名運動”。
自民黨高知縣支部聯合會率先發難,成為首個公開“逼宮”的地方組織,于7月21日決定向黨本部提交要求石破茂辭職的申請書。
黨內重量級人物紛紛表態施壓。自民黨前干事長甘利明在社交媒體上直言,石破茂在兩次選舉慘敗后“握著權力不放,他將要失去他最后的支持者”。
潛在繼任者已開始蠢蠢欲動。高市早苗公開提出要重塑自民黨骨干,并暗示將爭取下屆黨首之位。小泉進次郎、林芳正、茂木敏充等自民黨內的重要人物,也都動作頻頻,顯然在覬覦更高的政治位置。
自民黨臨時干部會議上,已有批判石破茂續任的聲音。自民黨干事長代行福田達夫透露,投票后接到約20名議員電話,不少年輕議員積怨已久。
這場政治地震的根源何在?民生問題是導火索。
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盡管日本人均名義工資同比增長1%,但受物價上漲影響,實際工資下降2.9%,已連續5個月負增長。
核心消費者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了3.3%,遠高于日本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民眾對不斷上漲的物價和加重的經濟負擔愈加不滿。
“米荒”危機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2024年,日本遭遇極端氣候導致水稻減產40萬噸。2025年4至5月,米荒大規模蔓延,米價飛漲引發民眾強烈不滿。
更火上澆油的是,日本農業大臣竟稱“從未親自購買過大米,支持者捐贈了大量大米”,這番話直接導致其辭職。
外交領域的困局同樣令政府失信于民。石破茂政府雖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日本對美開放大米市場、提高進口比例),但被批評犧牲農業利益,且未能緩解美國對日本企業的供應鏈施壓。
內閣支持率已跌至20.8%,創其上臺以來新低,跌破20%在日本政壇被視為“下臺水域”。
此次選舉中,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政治光譜兩端的同時崛起。
日本共產黨通過這次選舉穩穩地獲得了幾個議席,顯示出選民對傳統執政方式的疲倦,反映出政治風向的改變。共產黨書記局長小池晃表示:“這是一場讓我們切身體會到對現政權的不滿和憤怒的選舉戰。”
與此同時,極右翼政黨“參政黨”異軍突起,從改選前的1席躍升至14席左右。該黨主張“日本人優先”,排外色彩強烈。
參政黨黨首神谷宗幣等人在選舉期間頻頻發表歧視女性和“限制外國人”的言論。該黨支持的新憲法草案中甚至出現了諸如“天皇是元首”等回到二戰前的表述。
這種對立政治力量的同步壯大反映了日本社會的深度撕裂。日本社會保守化加劇,輿論容易被民粹和保守勢力利用,進而推動排外情緒升溫。
日媒調查顯示,贊成或相對贊成“強化限制外國人措施”的選民達79%。
無論石破茂是否立即下臺,日本政治已進入動蕩期。執政聯盟在參眾兩院均失去多數席位,未來任何法案均需在野黨支持,政策推進難度陡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