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的兩架殲-35戰機編隊飛行照,提供了至今最清晰的視角。 這些罕見的近距離照顯示,殲-35新艦載戰機上有清晰的「中國海軍」標志及「飛鯊」徽章,發出它已正式入列海軍航空兵的強烈訊號。 軍事觀察家說,這些標志和飛行特性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顯示殲-35已進入生產階段,并即將上中國最新航母「福建」艦,進行作業準備。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2日報導,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指出,新照與先前流傳的地面照不同,最新影像顯然是空中拍攝的緊密編隊畫面。 他說,這些清晰可見的識別標志顯示,殲-35已進入初期少量生產階段。
而《戰區》(The War Zone)網說,這些似乎是官泄的影像周末最初開始在微博上流傳,顯示機身上有明顯的「中國海軍」字樣,而尾翼上則有「飛鯊」徽章,這是至今殲-35正式入列海軍航空兵的最強可見信號。
這些標志連同官方序號「0011」和「0012」顯示,它們屬于少量試產(LRIP)批次。 他說:「『飛鯊』徽章證實,殲-35已加入海軍航母航空兵,顯示它可能已服役,并正在建立作戰和后勤支援能力。」
這些高解析影像展現了完全涂裝的殲-35,標志著中方海軍戰機計劃的重大進展。 這使中國與美國并列,成為唯二同時運營兩款5代隱形戰機,并至少有一款具備艦載作戰能力的國家。兩款隱形戰機分別為陸基的殲-20和艦載的殲-35,而美國則擁有陸基的F-22和包括艦載型F-35C在內的F-35多用途戰機。 艦載型殲-35和中方空軍的陸基型殲-35A都源自早期的FC-31展示機,但如今已演進為專用平臺,大大增強了中方的軍事航空力。
殲-35預計在全面部署「福建」艦之前,會進行廣泛的陸基訓練。 外界普遍預期,殲-35將成為中國首艘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的主力戰機。 這艘中方最新航母已進行8次海試,將在今年底前正式服役。
軍事觀察家在媒體上評論殲-35最新照時指出,兩架戰機都未配備傳統的機頭空速管(皮托管),這通常顯示,它們已完成原型機和測試階段,進入正式生產。
「現代空速系統不再需要傳統的外部皮托管,感測器如今可內嵌,提升戰機的隱形性能和空氣動力效率。」此外,他也淡化了網上關于兩架殲-35并排飛行的意義,他說:「兩架飛機——1架領機、1架僚機——是最基本的戰術編隊,這是標準程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