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犽犽樂
聲明:本文內容均來自于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章標注了文獻來源和截圖,請悉知。
圖源網絡
僅需74秒,大陸的導彈即可瓦解臺島所有防御力量,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軍若要馳援,最快也需近一周。
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擺在臺島面前不可回避的現實!
那么,這一數據是如何得出的?其可信度又是否經得起推敲?
圖源網絡
以秒計時的戰爭
戰爭已邁入新時代,過去那種掰著手指計算時間的方式早已過時,五角大樓的兵棋推演更是揭示了一個令美軍高層震驚的數字。
74秒——這是解放軍導彈從鎖定目標到完成打擊所需的時間,這一速度徹底改寫了海戰的傳統規則。
它傳遞出一個冰冷的現實:在超音速武器面前,反應時間已被壓縮到極限。
圖源網絡
若說這只是針對遠道而來的美軍而言,那么對于近在咫尺的臺灣,這一時間只會更加殘酷。
以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為例,其速度可達音速的十倍,并能在飛行末段進行類似“打水漂”的機動,理論上從大陸腹地發射,打擊島內任何目標都不超過100秒。
如此短的時間內,戰爭如何展開?當山頂的雷達發現導彈時,它可能已近在咫尺;當試圖組織攔截時,攻擊早已完成。
圖源網絡
更何況,臺灣引以為傲的愛國者-3系統,從準備到發射所需時間遠超這一窗口期。美國國防部此前的報告也明確指出,中國火箭軍擁有超過3100枚彈道導彈,其中大量為具備反攔截能力的高超音速型號。
這不是普通的導彈部隊,而是一整套“秒殺”體系:天基衛星監視、空中預警機協同,一旦啟動,成百上千枚導彈可從不同方向、不同彈道同時襲來。
這種飽和打擊如同一場無法躲避的金屬風暴,所謂“斬首”已非戰術構想,而是隨時可執行的軍事命令。
圖源網絡
面對如此壓倒性的現實,臺灣當局仍堅持宣稱“擁有全球最密集防空網”和“7500枚導彈”,仿佛重復得多了,就能化為現實。
可惜戰爭不是靠口號取勝,翻看那7500枚導彈清單,你會發現其中多數早已過時,如同軍事博物館的展品。
真正具備現代作戰能力的,僅是那為數不多的愛國者-3與天弓-3系統,總數不過數百枚。
雄風三
用這數百枚導彈對抗數千乃至上萬枚導彈與火箭彈構成的火力網,無異于以水杯撲滅森林大火。
更糟糕的是系統內部的混亂——這些防空系統之間雷達、指揮系統互不兼容,各自為戰,根本無法形成合力,反倒因技術代差被逐一擊破。
事實早已印證,在2022年解放軍導彈飛越臺灣本島期間,甚至精準掠過愛國者導彈最密集區域,臺軍防空系統全程毫無反應,之后的無預警演練也再度暴露其無能。
圖源網絡
這些高價采購的美制裝備,在體系化打擊面前效能如何,答案不言自明。既然自保無力,唯一的希望似乎只剩“等待美軍救援”,然而就連美國國會智庫也坦言:一旦開戰,臺灣至少需獨自堅持七天。
太平洋過于遼闊美軍承諾太遙遠
也就是說,美軍最快也要七天才能抵達戰場,而這七天正是戰爭最激烈、最關鍵的階段。
為何美軍如此緩慢?首先源于地理距離,美軍航母編隊若從夏威夷或關島出發,全速趕至臺海至少需要一周。
即便從日本基地出發,也需數日進行集結,而在這以“秒”為單位的導彈戰中,這幾日如同一個世紀般漫長。
美海軍編隊
彈藥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現代戰爭對精確制導彈藥的需求堪稱天文數字。
俄烏沖突已給美軍敲響警鐘,即便是世界最強軍隊,也難以承受高強度戰爭下的彈藥短缺,沒有足夠彈藥,美軍如何介入大國沖突?
更深層因素在于戰略考量,與擁有完整核武庫的大國直接對抗,任何美國總統都必須慎重權衡,這不是好萊塢電影,失敗的代價無人能承擔。
航母編隊
歷史教訓同樣清晰,美國曾無數次拋棄盟友,臺灣憑什么認為自己會是例外?
明知實力懸殊、明知美軍不可靠,為何仍執意走向死路?
原因很簡單,并非他們看不清局勢,而是早已失去選擇權,被美國牢牢綁在遏制中國的戰車上。
特朗普
尤其賴清德上臺后,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頻繁發表極端言論,不僅斷送兩岸對話可能,也正中美國牽制中國戰略下懷。
于是人們看到荒誕一幕:美軍將伊拉克戰爭用過的二手M1A2坦克以數倍高價包裝成“新裝備”售臺,同時派遣顧問滲透臺軍各層級。
經濟上,美國通過各類貿易協定使臺灣產業鏈愈發依賴自身,同時切斷其與大陸經貿聯系,等同于親手斬斷經濟命脈。
賴清德
政治上,美國影子無處不在,臺灣諸多重大決策背后,都能看到來自大洋彼岸的“建議”。這種畸形依附關系,使島內部分政客產生幻覺:只要緊抱美國大腿,就能獲得絕對安全。
承認兩岸實力懸殊、承認美軍不可靠,等于承認其政治路線徹底失敗,這種代價他們承受不起,只能繼續自我欺騙。
賴清德
而74秒對七天的時間差,不僅是技術差距,更意味著誰掌握戰爭主動權。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增強,這種軍事優勢只會進一步擴大,臺灣的國防預算與技術迭代早已被遠遠甩在身后。
在全球格局劇變的今天,中國崛起勢不可擋,若賴清德等人繼續充當外部勢力的棋子,將命運寄托于虛幻承諾與老舊裝備,最終只會發現自己被釘在最危險的位置。
賴清德觀看臺軍演
結語
歷史不會為任何人的幻想停留,那74秒的逃命時間,賴清德又能逃向何方?
或許正是因為實力差距巨大,大陸才始終未將臺灣的挑釁放在心上,否則導彈早已抵達他們頭頂!
賴清德
圖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